李教諭心裏鬆一口氣,隨即又哭笑不得。他就這樣被族兄輕易服。拱手道“大兄的在理。”

    心裏想著,回去後和張昭聊聊這個問題。看張昭對此有什麽對策。

    清晨的薄霧在陽光中慢慢消散。弘治皇帝給太監、侍衛們、值官們簇擁著從奉門的城樓上下來,結束早朝往後宮中走去。

    明代的早朝,和電視劇裏的絕對不一樣。並不是文武百官在金鑾殿中朝拜皇帝,然後扯淡、政鬥。事實上,隻有少數重大的場合,才會有百官在皇極殿中朝參。

    早朝是君臣們都在城樓上下吹冷風。自正統朝以後,早朝都是虛應故事。走個流程。

    真正的議事是子禦駕在武英殿中召見官員們問話,或者在文華殿中開經庭,重臣、詞臣們聚在一起議論國政。或者平台召見。或者在乾清宮暖閣中召見。

    所以,從製度上可以看出來這種設計並不合理。當皇帝勤政時,帝國中樞會得以有效的運轉,君臣麵議。而皇帝懶惰時,就隻能靠文書來維持。

    弘治皇帝下早朝後,並沒有急著去處理政務,而是先回到乾清宮中,召見了錦衣衛指揮使牟斌。

    牟斌約四十多歲,年富力強的模樣,穿著鬥牛服,跪拜在地,朗聲道“臣牟斌參見皇爺。”

    弘治皇帝坐在高台上,伸手示意,“平身。卿可知京中近日關於童生張昭的傳言”

    牟斌站起來,躬身回話道“臣知道。”同時,腦子急速運轉。他管什麽張昭、李昭,他首先要確定的是子的態度牟指揮使雖然不喜歡搞事請,隻知道榨壓富戶。但基本的做官技巧還是知道的。錦衣衛是子爪牙

    弘治皇帝沉『吟』道“你去查一查這個人。”

    太子已經在他麵前提過,想要張昭到東宮去擔任個官職。這種事,他不至於拒絕兒子。

    不過,他肯定要先對張昭做一個了解。東宮都是他精選的班底。聽太子,張昭為今科的院試拒絕招攬,這倒是令他心中有些好福一般人恐怕會立即答應吧

    這個童生頗有見識啊。

    牟斌幹淨利落的彎腰行禮,“臣遵旨”

    張昭和婉兒定下約定後,返回到城北的安鎮,回複兩點一線的生活。時間飛快的流逝,京城中院試的氛圍一的濃厚起來。轉瞬便到十月初九。

    臨近考試,府學附近的客棧都是爆滿。初九下午,張昭便帶著準備好的考籃,和長隨張泰平一起住到李教諭家鄭他本來是想住客棧,他的『性』格是不喜歡麻煩人。但李教諭早前問起,他無法推卻其美意,隻得答應下來。

    此時,李教諭被抽調為閱卷官,早就住進考場鄭

    吃過晚飯,張昭早早的睡下。張泰平給他當人肉鬧鍾。淩晨四點時,和李幽在李教諭家的門房匯合,與李家族學中的幾名童生一起,一行十幾人提著燈籠前往設在府學的考場。

    弘治十三年秋,順府院試開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