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潛台詞的意思就是這酒看似賣的火爆,但實際上總利潤不高。屬於普通的日用品範疇。一斤酒才賣四十文錢而已。

    長寧伯周彧冷哼一聲,道“1800兩銀子那也是銀子。”

    管家懂自家老爺的意思,心裏覺得老爺太貪心並不合適,畢竟現在不是成化朝了。但嘴裏還是畢恭畢敬的道“的再去打聽,問問他們東家賣不賣股份”

    周彧滿意的道“嗯。”

    明史記載弘治中,外戚經營私利,彧與壽寧侯張鶴齡至聚眾相鬥,都下震駭。

    周伯爺在撈錢上向來不落人後,連本朝同樣貪婪的張國舅都不相讓。隻是,此時他還不知道“二鍋頭”的生意是張昭的。

    隨著氣寒冷,反而給二鍋頭的銷售更添上一把火。其實,長寧伯府的管家估算有誤。

    張昭在酒水上的利潤是十二倍,但是考慮到讓利給經銷商,他的批發定價是三十文錢一斤。這是十倍的利潤。再扣除人工、倉儲等運營成本。一萬斤酒,張昭大約能獲利200兩銀子。

    周府管家估錯的原因,一個是數據上的誤差,另外則是張昭承擔了進京“二鍋頭”的運輸、倉儲等成本。他讓錢寧在京師南城外買下一間大院用作倉庫。

    京城的總經銷商錢寧都是從這裏給下屬的渠道商發貨。知行商行往運河上的貨,也是從這裏發過去。

    張昭在九月份的分紅就有40兩銀子。所以,譚大娘會發現他的吃穿用度都略顯的講究。他對美食還是很有追求的。而生活其他方麵,以舒適為主。

    相比於二鍋頭的熱售,如潺潺溪般匯聚而來的財富,張昭內心裏更在意的是十月初十的院試。董家諸人謀求他的白酒生意,他並未放在心上。

    這並非是他收下反派大佬錢寧當隨從後,覺得開始逐漸適應明朝明的、暗的規則後內心膨脹,而是青龍鎮中的一個商人家族能有什麽眼界

    張昭在安鎮中潛心讀書,寂靜無聲。而青龍鎮中,經過數日的發酵後,風波湧起。

    九月二十四日的上午,知行商行設立在青龍鎮的總銷售點,大門五間開的門店中,迎來董家眾人。為首的便是董氏家族的族長董鼎,另有七八名董家成員。

    調派到知行商行做事的原董家掌櫃,來洽談的經銷商們,來買酒或者結貨款的商人們,都看到董郎父子和來人一起進到後院的正廳鄭每個人都在猜測發生什麽事。

    知行商行這裏的建築布局,和鎮中其他商行大同異。前麵是門店,後麵是倉庫,或者居住區。

    後院的正廳中頗為寬敞,常用做議事。董鼎四十八歲,眼神犀利,穿著月白『色』的長衫,徑直坐在主位鄭董家眾人紛紛落座,擺出一副興師問罪的架勢。

    董父站在廳中,看著兄弟侄兒們的做派,賠笑道“大哥,你有事叫我回去商量就好。這是”

    董鼎曬笑一聲,道“三弟,我給你的董家入股二鍋頭的事,你考慮的如何了張昭他借我董家的人脈打通商路,莫非三成股份都舍不得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