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季老伯在買東西的過程中認識了兩名女子,“大叔,你認識從峨眉山來驅災治病的師父嗎?”一女子搭訕著說。另一個女子接過話茬:“我認識峨眉山來的師父,經過他洗錢驅鬼後,現在我丈夫的生意越來越好了。但是這位峨眉山師父搞單不搞雙,我願意帶你去。”

    季老伯想看個虛實。跟這兩名女子邊走邊聊,聽說季老伯的老婆身體有病,一名女子立即稱,峨眉山來的師父的孫女“小妹”正在家中,可以幫季老伯的老婆驅鬼。找到“小妹”,“小妹”看了看他的麵相說:“你家裏麵有冤鬼作怪,你回去把家裏所有的現金、金銀首飾還有在銀行裏的存款都取出來,拿來給我,我幫你洗過錢後就沒事了。”季老伯深信不疑,他立即回家把現金、存款和金銀首飾共計人民幣4750元全部取出來交了。

    “小妹”將季老伯的錢和首飾放進了事先買好的黑色水果袋內,在假裝作法時,趁季老伯不注意將錢物迅速掉包。隨後,“小妹”把水果袋交給季老伯說,“這些錢和物已經作法洗過了,你拿著袋子向前直走不要回頭,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到家。”走了一段路後,季老伯才覺得不對勁。打開袋子一看,錢和物都不在了,隻有一些龍眼和衛生紙在袋內。

    在季老伯報案後,警方發現這幾名女子已經在福建龍泉作案多起,有數人受騙,警方迅速出擊,抓獲了其中兩名犯罪嫌疑人。

    迷信在上了歲數的老人心中依然有一定的市場,有些詐騙份子就利用這種心理,設下圈套詐騙錢財,要識破這種騙術其實很簡單,隻要你不再輕信那些“大仙”、“師父”的神“技”,在“神仙”讓你掏錢的時候有所警惕,識破這種騙局的破綻就很容易了。

    開車上路,多個防“碰瓷”的心眼。

    百年前就有“碰瓷”一說:抱著假瓷器碰撞馬車,詐人錢財;今天的“碰瓷”者更為狠毒:用身體碰撞汽車,糾纏沒完。

    “碰瓷”的說法起源於清末,那時候有一夥人為詐人錢財專門抱著瓷器去路邊找車碰撞,瓷器當然是假瓷器,車也不是現在的汽車而是馬車。與馬車發生碰撞後,這夥人就故意把假瓷器摔壞,再要求車主按真瓷器的價格賠償,“碰瓷”說法由此而來。

    經過幾百年的演變,“碰瓷”的性質未變,同樣是訛詐,但現在的碰瓷者不是拿假瓷器去碰,而是用自己的身體去碰,比他們的老祖宗更狠毒。碰瓷者從清末延續到現在,肯定有其生存之道。隨著“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或行人發生碰撞機動車負全責”硬性規定的出台,讓眾多車主意識到:碰瓷的事可能以後會更多了。

    老霍其實才26歲,看起來很成熟,出人意料的是,老霍就在前幾天發生“車禍”了。那天早上老霍開著他的桑塔納上班,走到一個交叉路口準備轉彎時,突然聽到砰的一聲悶響,一個人在桑塔納的右前方倒下,傷者滿臉滿口的血,還不斷地打滾呻吟,地上也有一灘血跡。老霍趕緊打110報警,警察來了,收了他的駕照和行駛證,接著老霍叫出租車把傷者送到了醫院。因為看到傷者已經奄奄一息,他心裏非常恐懼,把傷者送進醫院搶救室時心裏還在打顫。

    醫生對傷者做了全身檢查,說各種檢查結果均無異樣,老霍的心才算平穩了點,可拖車費和醫院的各種醫療費就將近1500元。回過神來的老霍越想越不對勁:看起來快死的傷者,怎麽可能全身安然無恙?

    傷者躺在急診室床上,大有一直躺下去不起來的趨勢。老霍告訴他,檢查結果無大礙,說了幾次傷者才慢慢“蘇醒”過來,迅速地說出他表哥的電話號碼,要求老霍去聯係。老霍打完電話,傷者的表哥不到10分鍾就出現在搶救室,到交警隊結案時交警要求傷者提供身份證,傷者表哥竟隨身帶著表弟的身份證,顯然是有備而來。

    按照新交通法的規定,機動車和行人發生碰撞,機動車負全責。兩表兄弟開口就向老霍開價4000元。經過一番交涉,最後老霍無奈給了他們1000元算了事。這幾天老霍還念念不忘這件事,並一再地思考那些細節:碰瓷者撞後倒在車的右前方而不是正前方;是怕車來不及刹停真把他軋死,臉上和地上的血也不太可能全是他的;還有那有備而來的表哥……不過說什麽都晚了,隻希望下次這種事別再落到自己身上。

    碰磁者一般都是在車側麵撞車門,隻要你不停車理會,對方大多數會放棄而去找下一目標。如被迫停車,下車後立即鎖車不讓對方上車,通知車友和朋友速來援助。對方一般都有人配合,切不可吃眼前虧,拖延時間待援兵。朋友們無法解決問題時,可直接撥打110,尋求警方協助。萬一110要檢查傷勢,要堅持去自己熟的醫院,因為有的醫院喜歡瞎宰司機,某些碰磁者甚至和醫托勾結,所以要注意小心。

    找終點工,多個帶回“家賊”的心眼。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節奏的加快,不少城市家庭雇用了保姆、終點工,以減輕父母和自己的負擔,緩解壓力。越來越多的保姆、終點工也已經融入到城市家庭生活中,成為眾多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員。但由於保姆品行不端而造成的侵犯財物類犯罪和危害人身類犯罪,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聘請具有良好社會道德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的保姆刻不容緩!

    年初,楊女士通過他人介紹,請了一位四十多歲的女鍾點工,負責房屋衛生。周一至周五早上8點來打掃衛生,楊女士吃過早餐,約8點半去上班,留下鍾點工繼續打掃。這樣的雇傭關係相安無事地持續了半年。

    8月份,楊女士發現其臥房內存放的2萬元現金中少了七千多元,而存放的首飾則一件沒丟。因為錢物沒有完全被盜,且門窗沒有被撬的痕跡,楊女士懷疑是鍾點工打掃衛生時發現了她放在花盆下的臥房鑰匙,然後伺機偷竊了部分現金。鑒於錢物沒有完全盜走,且楊女士認定偷盜者會在裝錢的信封留下指紋。楊女士想采取私了的辦法取回自己的錢即可。誰知,鍾點工剛回老家探親,要過個把月才回來,楊女士心想信封上有指紋,如果是鍾點工偷的,終究逃不了,私了不成還可以報案,通過派出所追回自己的錢。

    直到9月份,鍾點工才從老家回來,楊女士打電話過去,稱家裏丟了某些東西,想和鍾點工詢問一些情況,當時鍾點工表示願意商談,但手中活忙,希望過二個小時後再打過來。當楊女士再次打電話過去,是鍾點工的妹妹接的,口氣很強硬,聲稱其姐沒有拿楊女士家的財物,雙方沒有什麽好談的,在商談不成,私了無望的情況下,楊女士隻好於10月初報案,希望通過檢驗指紋等手段,認定偷盜者,並追回自己的錢。

    然而,結果並非楊女士想的那般容易,派出所對裝錢的信封做了指紋鑒定,卻沒有發現可疑的指紋,派出所的同誌認為,信封上的指紋,在經過長時間的風化、蒸發等很可能已經消失,而查不出指紋,這給破案帶來了難度,如果楊女士一發現被盜立即報案,破獲的可能性很大,到了現在,線索難以尋覓,案情進展艱難。

    俗話說,“小保姆,大問題。”大家在找保姆的時候一定要多留個心眼,提防對方有盜竊行為。最好是自己要保管好自己的錢財,一旦發現被竊應立即報案,通過法律途徑來捍衛自己的利益,千萬不可一味貪圖方便,想通過私了解決,這可能會使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同時,請鍾點工、保姆,最好選擇到那些規模大、信譽好、手續齊全、管理規範的家政服務公司去聘請,並在認真查驗家政公司和保姆的有關證明材料後,簽訂合同,明確三方責任和義務。此外,應該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保姆的動機與人格,特別是如發現保姆有小偷小摸行為,要果斷辭掉,以免生後患。

    接過陌生人的錢時,多個多個防假幣詐騙的心眼。

    一些非法持有假幣者通過渾水摸魚的方式,趁對方不注意就把假幣用掉,如果被對方發現就馬上換張真的錢幣,如果不發現就僥幸過關,但是往往這些人都是不隻攜帶一兩張假幣,通常是以用假幣來謀生賺錢。這些非法持有假幣者經常在市場上大量使用假幣,他們有的通過經營的形式向受害者慌稱對方所給的錢是假的,然後趁機將真幣換假幣換給對方,比如下麵的事例既是如此。

    兩名廣西籍的大學生陳某和張某因計劃“五一期間要外出旅遊,便提前到南寧火車站訂票。由於身上帶的錢不夠,就到先火車站附近的提款機取錢。好不容易買得車票後,兩人很高興,陳某說:“口渴了,我們去買點喝的吧。”當陳某把剛從取款取出的100元錢遞給商店老板時,老板拿過錢,假裝左看又看,眼神還時不時斜瞟對方,嘴裏不停地說:“錢是假的,換一張吧。”陳某很激動地說:“不可能我剛從提款機取的錢,怎麽可能是假的。”老板大聲地罵陳某:“銀行就沒有假的啊?你懂不懂看錢啊?我吃的鹽還比你吃的飯多,我說的難道有假嗎?拿回去。”假裝氣憤地把換過的錢甩給陳某。過後,張某和陳某意識到被騙後,立即去報了警。

    還有的人借主動套近乎為手段,以老鄉為借口,分散對方注意力,博取他人對其放鬆了警惕,然後以身上帶零錢太多,不便攜帶為由,與對方換取整錢,最後又以故意買東西找不到零錢為由,趁機把對方的真幣換假幣退還給對方,這時受害者還蒙在其中。下麵的故事中的受害者就遇到了這種騙子,所以大家一頂要提高警惕。

    一名中年婦女劉某在某候車室裏搜索“獵物”,看到一名女子張某拿著火車票在候車室裏找位置坐,這時劉某主動與張某搭訕自己也是乘坐同一趟車,在聊天當中又得知張某和自己是老鄉,兩人聊得很投機,很投緣,劉某想試探對方對自己是否戒備,於是問道:“我零錢帶得太多搞得口袋鼓鼓的,很容易被小偷摸包,你可不可以和我換點呢?”張某心存好意,沒有多想就用一張100元和劉某換了。換錢成功後,劉某堅信張某已對自己已放鬆了警惕,又稱其口渴要買點水喝,沒散錢了,請求張某把錢換回來。張某收下錢也沒注意就往口袋裏放了,誰料已經中了對方的計了。

    無論在什麽情況下,當你接過別人手中的錢時,都要認真識別錢幣的真假,千萬不能粗心大意。當然,要識別錢幣的真假,這需要你平時多掌握一些錢幣的知識。對於大錢換小錢或小錢換大錢,能不換的盡量不與換,如確需要換的最好有兩個人在場。客人點錢時不要忙別的事情,也不要被其它事情所幹擾,要看著客人把錢點完,並向客人確認數目。經手的錢必須當麵點清,別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便是你親眼看客人點完錢,到手上也一定要當麵過一遍。當收到假幣時,應當要求對方立即更換,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

    收藏書畫,多個防“造假”的心眼。

    在收藏市場裏,造假問題一直是製約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書畫市場也不例外。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古書畫鑒定專家金運昌認為,現在國畫市場相對低迷的根本原因是:受到了“造假專業化”的衝擊。

    書畫造假古已有之,而且一直盛行至今。究其原因,主要是書畫藝術的特殊性使然。書畫藝術是一個“勢利場”,藝術品的價值並不完全靠藝術水平,還要靠藝術家的“名氣”。名家的作品即使藝術水平稍差一些也是好東西,這就很容易導致造假的出現。另外,近年來書畫市場不斷升溫,更是造就了一批造假者。

    廣東有一個人曾從地攤上買了一本《清明上河圖》的影印本,從影印本來看,該畫十分破舊。但專家一看,完全是假的,黑糊糊的一片,連畫的是什麽都看不清楚。這分明是騙子在利用大家認為東西越舊越古就越真的心理。

    故宮曾經也買了一幅《出師頌》,是按照隋朝的價格來買的。但是有很多人對此有異議,認為故宮買錯了,應該按照晉朝的價格來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