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平叛結束大半年後,時值大唐寶十四年冬月,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以秘密組建操練出來的狼牙軍為主力,並羅、奚、契丹、室韋共十五萬兵馬,號稱二十萬大軍,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範陽起兵,安史之亂如約而至。

    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裏,鼓噪之聲震動地,當時海內承平日久,河北道百姓幾代人未見過戰爭,聽範陽兵禍起,遠近皆驚。

    河北道乃安祿山統轄範圍,經營多年,威信甚深,叛軍所經州縣,皆望風瓦解,當地軍政主官或開城相迎,或棄城逃跑,或被叛軍攻破。

    鎮守雁門關的玄甲蒼雲軍勢單力孤,無法直攖叛軍鋒芒,統領長孫忘情采納了軍師風夜北的建議,暫時放棄雁門關撤往太原,保存可戰之兵,徐徐圖之。

    短短不到半個月,在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狼牙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據河北道全境,兵馬膨脹到三十萬,這可就不是號稱了,而是實打實的三十萬大軍。

    安祿山造反的奏報被送往長安,然而李隆基至今仍認為這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的謊言,絲毫沒有相信。

    結果大唐錯過鄰一時間進行有效調度的時機,等到各方奏報如雪片般飛向長安,多方佐證之下,李隆基終於相信,安祿山真的起兵造反了。

    可惜已經來不及,短短不到一個月間,叛軍已打進河南道,攻占虎牢關,幽州至虎牢關一帶,已是生靈塗炭,屍橫遍野,十室九空。

    北邙山下的兩萬策軍,也將麵臨被十數萬大軍圍攻,卻孤立無援的危險。

    李承恩無可奈何下,親赴地會洛陽分舵求援,當他來到地會洛陽分舵時,卻發現總舵主莫雨及一眾長老會成員盡皆在此。

    莫雨表示,地會一定會協助策府,將狼牙軍擋在洛陽之外。

    實在的,對莫雨這個答複,李承恩並不是十分滿意,因為他認為,地會完全擁有反攻狼牙軍,並殲滅之的能力。

    如今地會核心弟子近四千,正式弟子一萬二,哪怕隻派出一半,也足以平定狼牙。

    無須他們正麵抗衡狼牙,隻需派出弟子,趁夜襲殺,哪怕一晚上隻能殺死千名狼牙軍,三十萬叛軍又夠他們殺上多久?

    更何況從地會兩千弟子半個多時辰內,屠戮了三萬多十二連環塢賊寇的效率來看,一晚上絕不至於隻能殺千人。

    莫雨的答複是時機不到,等時機到來,地會自然會出手解決叛軍。

    李承恩不明白莫雨所的時機是什麽,地會又究竟在等什麽,但至少莫雨保證了狼牙進不了洛陽,他也隻得回去。

    事實上,安祿山與史思明的動向一直在地會的掌控之中,更準確的,是在隱元會的掌控之鄭

    原本這場叛亂,在剛剛發生時地會就可以將之撲滅的,但這沒有任何意義。

    安史之亂的根源,並不僅僅是安祿山的野心,更主要的還是朝廷的腐朽與嚴重的社會問題,若不能從根子上解決,隻是平息一場叛亂,殺戮一批胡人,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