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幾百年來,秦檜都是為趙構背了鍋,他最多算個擅長揣摩上意的弄臣而已,他與金國勾結,收受金國的好處,謀害嶽飛,那純屬扣屎盆子。

    進入汴京的當下午,羅長風告訴嶽飛,他有些事要去處理,需要離開幾日。

    正好這幾他們需要穩定局勢,還要為王重陽的婚事做準備,羅長風留在這也幫不上什麽忙,嶽飛也就沒有在意。

    羅長風離開汴京後,順著官道上空飛行,準備去匯合獨孤求敗。

    在上時,羅長風在思考一個問題,之前他有些陷入思維定式了,也就是所謂的鑽進了死胡同,認為要解決嶽飛的問題,就隻能幹掉趙構,迎回趙桓。

    可現在他忽然反應過來,其實趙構與趙桓,任何一個死掉,對嶽飛來問題都解決了。

    趙桓若死,那麽趙構所擔心的事情就再也不存在,他自然不會再阻礙嶽飛北伐,光複河山,因為已經沒有意義。

    別看孝宗趙昚號稱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為嶽飛平反,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複中原,光複河山。

    可他若處於與趙構相同的境況,在明知抗金會威脅到自己皇位的情況下,他同樣未必會大力支持嶽飛。

    不過相比起來,趙桓死的『性』價比相對更高,因為國不可一日無君,趙構已經在皇位上坐得夠久,地位穩固。

    若殺掉趙構,救回趙桓又需要時間,恐怕這段時間內,大宋國內會發生動『蕩』。

    更何況,徽宗趙佶與欽宗趙桓,起來都不算什麽有才能的人,當初要不是他們聽信『奸』臣讒言,罷免名將李綱,導致金軍圍攻汴京卻無力抵抗,也不會發生靖康之難了。

    所以這倆貨純屬自己作死,羅長風打心眼裏不願去救趙桓。

    可趙構的話,他幹的那些事,雖然有他的立場,可也實在讓羅長風做不到去理解他。

    羅長風有些左右為難,實在的,這倆貨他都不想幫,可又不能讓兩個

    等等,為什麽不能讓兩個都死?孝宗趙昚如今已經十三歲,勉強已經能監國了,隻需有名臣幫襯幾年,很快他就能成長起來。

    一代明君終究是一代明君,哪怕早些繼位也不至於變成昏君,若『操』作得好,不定會比曆史上更有作為呢!

    想到此,羅長風雙目神光大盛,他已經知道自己該怎麽做,心情豁然開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