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謀兼備好領班,

    建設“三化”奮當先——

    工業、住宅大見效,

    又創農業科技園:

    種苗繁育富一方,

    生態循環促發展,

    高效生產引新路,

    前程似錦示範園!

    以強村富民為己任的劉春海,引領雙街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康莊大道上,挺胸昂首地勇往直前!他們在財源廣進的工業園區化和村民滿意的住宅城市化方麵,率先邁出大步、取得顯著成效之後,從2009年起,又將目光集注到農業現代化上來。

    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總有開發殆盡的那一天。雙街村在原有的土地上,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園區化和住宅城市化,北運河西畔那片曾經養育了父老鄉親的農田,就是僅存的固有財富了。如何積極保護和有效地利用它?是擺在劉春海他們麵前的一個眾目睽睽的大問題,尤應特別重視和切實抓好。經過學習農科知識和深入討論,他們認為:保護它的最好途徑,是迅速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機構,堅決走農業產業化、科技化之路,盡快達到提高社會效益、增加經濟收入的目的。

    談及此,雙街鎮主管農業的黨委副書記元林講:

    “春海同誌不僅政治上成熟、作風上深入,而且各項工作統籌安排、項項工作都抓得卓有成效。在狠抓現代農業上,更有他獨特的創新思路和進取精神,在我們全鎮、全區乃至全市,可說是獨領風騷,率先走在了前邊!”

    就是在這種勇於進取的思想指導下,2010年,劉春海他們建成了“科技引領,龍頭帶動,示範推廣”的雙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並很快引起了鎮、區、市等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以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筆者在近一年中,曾專程四次進園,果然非同凡響,令我大開眼界!此園建在何處?園容又是怎樣呢?

    從雙街新邨小區內的村委會3層辦公樓出發,順著雙新大道西行,途經寶鼎雄踞的順境路和紫禦園門樓前,駛過北運河上新建的金屬護欄大橋,繼續向前約一公裏,過了途中的保安門衛再向北一拐,就來到了建築獨特、氣勢恢弘、猶如一座花園式現代化大工廠的農業科技示範園!

    在完全是水泥地麵的寬闊前院北麵正中的大牆上,格外醒目的高高地寫著“種苗繁育車間”;與其緊靠的東側是“草莓研發中心”,西側則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前院西邊靠南,一片桃林枝繁葉茂,鬱鬱蔥蔥;桃林北麵,就是一條東西走向、長600米的高架生態綠色長廊了,長廊兩邊,分段種的那吊瓜、倭瓜、絲瓜、葫蘆等藤蔓,生機勃發地擁擠著爬上高高的廊架,那奇形怪狀的各種瓜果,累累掛滿長廊的頂棚……在天高雲淡的金秋,人於綠色長廊中漫步,兩邊是根根碧藤柔情地簇擁;上麵有個個瓜果溫馨地相伴;豔陽透過茂密的綠葉,投下斑駁夢幻似的麗影;輕輕拂麵的微風,送來馥鬱的花香——此情此景,實在是令人心曠神怡、清爽至極!在這長廊之北,就是井然有序的一排排三級育苗體係的草莓溫室大棚了!

    這個雙街農業科技示範園,既然是如此之現代和高雅,那它又是如何建成的呢?這還得從該園的發端說起。

    2009年元月一天的清晨,劉春海迎著冷颼颼的朔風,踏著咯吱吱的寒雪,獨自來到瀕臨北運河的那塊農田。他躑躅良久,想得很多、很深、很遠……

    近年來,隨著農民收入的多樣化,年輕人不願再種田,也就更不關心種田的事,所以這3000畝地,仿佛在人們的視線中和意識裏消失了。

    土生土長的劉春海在工業、房地產業打拚時,始終沒有忘記這片農田。那時,他覺得僅靠在農業上作文章,可能延緩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工業園區化、住宅城市化目標的實現,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理念的不斷撞擊,劉春海清晰地意識到,土地是有限的寶貴資源,絕不能用它都開發房地產,一定得給子孫後代預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雙街村的後10年、20年的持續發展,還需要現代化農業來支撐。

    應該把土地高效利用起來,反正不能總這麽荒著。那又該怎樣去抓和從何破題?

    麵對如今魅力無限的天津,在南北長189公裏、東西寬117公裏、占地麵積達11900多平方公裏的這方熱土上,到處都是龍騰虎躍的奮進局麵。特別是在占天津版圖19%的濱海新區,其大開發大開放的強勁之勢和努力構築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產業結構的豐碩成果舉世矚目,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發展迅猛,吸引了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來此投資興業!而作為天津市一個村莊的雙街,應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盡快發展高效農業?劉春海反複想到“創新”兩個字: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也是一個村的經濟、包括農業發展的不竭源泉!他又從世界曆史的深度和現實發展的高度想到:英國的李約瑟博士指出,在公元16世紀前的所有人類文明中,沒有一個國家比中國更發達、更先進,那時世界上重要的創造發明和重大科技成果大約有300項,其中我國占175項。當時落後的歐洲,不是沿著中國走過的路拚命奔跑,而是獨辟蹊徑,後來居上,靠的就是創新——思想文化的創新、科學技術的創新和各項製度的創新!正因這樣,它們才以超常規的速度,衝到了我們的前頭,而我國則相對落後了——這就是創新的無窮威力和赫赫戰果!由此足見,要卓有成效地開發這片土地,就應該以創新的思路、前瞻的觀點,運用世界上最新農業科技成果,使之產生倍增、甚至無數倍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春海思謀已定,擇機而行!

    在每天堅持看書、讀報學習時的一份資料上,劉春海偶然發現:荷蘭、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種苗工廠化生產,業已成為先進產業,獲得了種植業中最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現有蔬菜種植麵積約2.7億畝,花卉種植麵積1100多萬畝,每年需要蔬菜、花卉種苗1萬多億株,可見市場之巨大!

    而目前,我國一家一戶種植蔬菜、花卉等種苗的生產模式,已不適應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產業化、規模化、科技化的發展趨勢。

    從媒體的報道得知: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到2011年,要建成40萬畝高標準種植業設施生產基地,建設12個高標準設施農業示範區,建設100個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園。天津設施農業的發展,為種苗產業化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劉春海這樣深遠地思考之後,“種苗科技產業”的高招兒,在他的大腦屏幕上明晰起來——他又敏銳、準確地撲捉到了尚未被一般人所重視的新的商機!

    劉春海這超前思維的發展觀點確立之後,就開始緊張而有序地付諸實施了。

    善想敢幹而又從不蠻幹的劉春海,始終按照科學規律辦事。為了做到科學決策,他率團南下江滬、東赴齊魯進行學習考察;滿載而歸後,又虛心征求區、鎮領導的意見;還聘請專家、學者出謀劃策……

    2009年4月,投資2億元的雙街現代農業科技園破土動工。

    根據規劃,科技園內一期建設1000畝的高新設施農業園。按照循環經濟與生物技術的科學原則以及生物農業的產業鏈條進行合理布局,將通過農業生產的科技化、標準化、節約化和規模化來實現農業產業的調整,顯著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並通過循環生物技術的利用,大大提高農業產業全鏈條的附加值,真正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2010年8月,3000平方米的植物組培中心和3000平方米的草莓研發中心建成。其近旁,就是熱鍍鋅鋼結構的1.2萬平方米的種苗快速繁育中心。距此不遠處,在整齊列隊般地並排著的,每棟600平方米的100棟二代節能溫室裏,那引進栽植的碩大鮮紫的荷蘭長茄子、以色列的光滑脆嫩的湛綠黃瓜等新穎蔬菜,五彩斑斕地累累垂掛在堅固的架子上,一茬接一茬地天天下貨……

    據這裏的專家介紹,植物組培快繁中心,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中心植物組培技術,脫毒、快繁技術,采用GMP的工藝流程,主要開發培育各類經濟作物及名貴果蔬新品種,年生產能力可達5000萬株;蔬菜及特殊農作物種苗繁育中心,主要對荷蘭瑞克斯旺的戴多星黃瓜、以色列西紅柿、荷蘭安莎的彩椒等國內外名特優新蔬菜品種引進繁育,如按每年繁育5茬計算,則年繁育能力亦為5000萬株。

    作為中共雙街鎮黨委副書記兼雙街村黨總支書記的劉春海,他思路異常清晰、口若懸河地對筆者滔滔而論:

    “根據天津市的總體規劃,我們雙街鎮的規劃格局是:一河、一路、兩帶、三區。一河,即北運河;一路,指京津公路;兩帶,是說打造京津公路黃金走廊商業帶和打造運河景觀綠化帶。三區是,京津公路以東為工業區,其中北辰國家級科技園區就座落在這裏;京津公路以西、北運河以東,成為占地麵積7.8平方公裏、建築麵積1000萬平方米、居民將達10萬人的宜居商業住宅區;北運河以西成為雙街鎮萬畝都市農業示範區,其中雙街村占地1000畝,業已建成了雙街現代農業科技園。該園是以研發、種苗,包括草莓、蔬菜、苗木為主的研發中心,這裏有建築麵積6000平方米、年產1.5億株的良種種苗基地和建築麵積1.2萬平方米的自動化智能繁育中心,以及100棟共6.6萬平方米的一係列現代智能溫室,另外,還有占地100畝、建築麵積3.5萬平方米的蟹味菇工廠化生產車間,年總產量約7000噸,預計銷售收入達1.5億元。如此說來,我們這個‘雙街現代農業科技園’,就形成了‘科技引領、龍頭帶動、示範推廣’的重要之地,從而為辦好兩萬畝都市農業示範區,打好了‘先行先試,取得成功’的堅實基礎,起到了‘引領’和‘示範’的核心作用。”

    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高屋建瓴地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技是靠人去掌握的,所以,胡錦濤總書記明確地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據此,劉春海深知:

    “自然資源和物質資源終歸是有限的,惟有人力資源,才是永不枯竭的戰略資源;人才優勢,是最需培育、最有潛力、最可依靠的優勢。當今時代,綜合國力競爭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誰掌握人才競爭這個關鍵,誰就能永續發展、長盛不衰。對一個地區和單位來說,也是這樣。因此,我要使雙街村永續發展且長盛不衰,就要堅持培養、引進和重用人才。既然種苗產業化,是運用生物與農業高新技術的集成繁育種苗,所以我一定要引進現代農業的高端專業人才!”

    正是出於這種長遠的戰略考慮,膽識超凡的劉春海,想方設法、毅然、決然地聘請了一大批高級農業專家,為該園共謀發展大計。

    劉振久,是西北農大園藝係博士,曾在日本京都府立大學研修、崗山大學留學,回國後,先後擔任陝西省農科院蔬菜所副所長、天津市蔬菜所副所長、天津捷怡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主持過國家和天津市蔬菜新品種選育技術研究重大課題攻關——劉春海聘他為項目首席科技顧問。

    專門從事技術管理與谘詢的天津華生生物園管理有限公司,擁有劉建亞教授領銜的20多名生物技術領域的海內外精英團隊。多年來,該團隊因在生物技術產業領域內的雄厚積累而擁有一個國際化的生物技術科技網絡和技術資源——劉春海與該團隊合作,為園區打開一條農業科技產業化的新路。

    人才濟濟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先後與雙街現代農業科技園簽約,成為法定的項目合作單位。

    這樣一來,劉春海創辦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就有了掌握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的人才支撐,從而會使該園“永續發展,長盛不衰”,總領新潮,獨占鼇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