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經濟大發展,

    惠澤鄉親理當然:

    項項福利人人有,

    樁樁好事年年添……

    物質精神兩富有,

    請聽父老口頭禪:

    “春海就是好兒子——

    咱們美得賽神仙!”

    我國有副傳統的對聯,頗適合描述而今的雙街村:“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雙街這滾滾“財源”聚來何用?春海書記講得觀點明確、言簡意賅:

    “我們村官兒的天職,就是誠心誠意、竭盡全力地為父老鄉親們排憂解難、多辦好事,讓他們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更幸福、更美好;思想素質和文化品味,一天比一天更提升、更高尚!所以,對村裏的財富,我們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作為充足的後勁,繼續發展雙街經濟和社會事業;二是,讓村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用多項福利惠澤眾位鄉親!”

    2003年10月1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

    “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雙街村書記劉春海,恪遵這一要求,始終把為村民辦實事、解難事,當作自己工作的原則和信條。他經常這樣講:

    “群眾最難、最憂、最盼的事,就是最需要我管、我辦的事。全村帶有普遍性的大事當然首先要抓好;對每戶每人的特殊難事,也要幫助解決——要讓雙街所有村民的日子,都過得無憂無慮、舒舒坦坦、幸福安康!”而要堅持為群眾排憂解難,就要了解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然後才能雪中送炭地去關心和幫助他們。為此,他除隨時到村民中或深入戶裏,傾聽大家的呼聲和建議外,村裏還製訂了由表現好的黨員和德高望重的群眾組成、定期分別召開的兩個“議事會”製度。凡是村裏的大事,在決定、實施前,都要先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真正做到“聚民意、集群智、凝眾力”,使決策正確、行動一致、效果甚佳——實踐證明,雙街村的“議事會”製度,已成為兩委會同群眾間的“連心橋”和“金紐帶”。

    在農村家庭中,什麽問題最普遍、又難辦?是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定會影響家庭的和睦、團結,乃至全村的和諧、安定。從古至今,特別是近年來,因子女贍養老人問題而引發的家庭糾紛時有發生,子女感到負擔重,老人也覺不滿意。對此,由於“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傳統觀念,所以村幹部“說深說淺”都難辦,很撓頭。特別令人走心和愁苦的,是有些老人對其不孝子女,說輕絲毫不頂事兒,重了心又舍不得,隻能暗自忍著生悶氣,簡直成了思想負擔……

    對這個廣大農村中由來已久的社會問題,胸有全局、善抓大事的劉春海,早已耳聞目睹,多次思慮,並欲解決,隻是以往村裏太窮,心有餘而力不足。到2005年,集體經濟實力雄厚、“財大氣粗”了,所以劉春海欣然尋思:

    “現在可以了——是徹底解決父老鄉親們的各項福利及其後顧之憂的時候了!”

    恰巧在這年,一個重病村民的事例,促使劉春海下定了決心。40多歲的村民郭慶海患尿毒症,換腎手術失敗後,隻得靠每周兩次的血液透析維持生命,為了照顧他,妻子不得不辭去工作,全家失去了生活來源,他還有個上中學的女兒也需要花錢,怎麽辦?春海對此十分惦掛,並由此想到全村所有家庭:

    “要是其他村民也有類似情況怎麽辦?我村要有一個普遍、長效的解決辦法:好,訂製度!”

    對這項重大村務,劉春海書記嚴格按照村裏“五步決策法”的程序進行。經村黨、政領導班子多次研究,又經過兩個“議事會”充分討論,取得完全一致意見後,就陸續製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二次報銷、養老退休等10項福利製度。比如,全村年滿18歲以上的村民,由村裏統一給上社會統籌養老保險;年滿55歲的男村民和年滿50歲的女村民,每月都可以領取650到750元的養老金,全村280多名老人,都享受到了村裏的養老待遇——老人一有退休金,不但自己終生解除了後顧之憂;子女們減輕了負擔;兒女、婆媳之間的糾紛也解決了,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和睦了,全村就更加和諧了。在這十項福利當中,還有一件人們普遍關心的大事,那就是大幅度提高新型合作醫療的報銷比例,由原來的33%猛提到80%……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