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雙街新家園正式破土動工。小區建設進展順利,然而,當一期6棟住宅樓即將封頂時,2000萬元所剩無幾,資金出現了困難,建材供應商催要材料費,民工回家也急等用錢,怎麽辦?

    “賣樓”,任何配套設施都沒有的孤零零的6棟樓宇,冷清清地佇立在陳舊的農舍和淩亂的建築工地之間,有誰會來買!資金從哪裏來?

    為了解決資金難題,劉春海吃不下飯,還得緊張工作,晚上愁得睡不著覺,到淩晨兩、三點鍾還在工地轉悠……由於心裏急、說話多、睡眠少,他的眼睛熬紅腫、嘴也起了血皰。但是,他既不怕困難,也不回避矛盾,仍是滿懷信心而又十分真誠地對前來要工資的民工們講:

    “弟兄們,咱們都是一樣的農民,我深知你們的難處和心情!我和全村人都感謝你們對雙街村的支援和幫助!關於工資,我們要千方百計地盡快解決,保證不會耽誤你們回家過春節!”言信、行果的劉春海,從自籌和拆借兩方麵解決資金難題。

    自籌。善於隨機應變的他,將原來步步開發的計劃及時進行調整,改成並立即實施沿新家園西側順境路蓋了一溜門臉兒,春節前即全部售出,收入400萬元,以此還清了供應商的貸款,也讓所有民工都心滿意足地回家團聚去了。

    拆借。一向人氣旺盛,又講究以謙和樸誠為前提處事技巧的劉春海,四處奔走拆借資金,終於感動了“上帝”:通過民營企業拆借和銀行放貸共計1000多萬元,很快注入了雙街新家園的賬戶。

    不斷追求完美的劉春海,在樓房的配套設施和小區的環境上下大功夫。他引進了先進地板供熱係統,自來水、地熱水“雙水”入戶;小區內綠化麵積達3.4萬平方米,鋪設了400延米的鵝卵石健身路,設立了200個汽車車位,興建了8000平方米的中心花園,小區保安24小時巡查。出台了優惠的購房政策:對外,每平米1100元;對內,肥水不流外人田,村民自購房在每平方米800元的基礎上,再優惠10個點位。

    好事多磨。對世間任何事物,人們都有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在如此高雅和優惠的新樓竣工前,由於住慣了平房的農民們,一時看不出樓區的優勢,所以多數人都不買賬,竟然出現了漂亮的“皇帝女兒也愁嫁”的困窘景況。對此成竹在胸的春海他們,采取了兩手:一是請村民們親自去看、去比較、自己拿主意;二是擴大宣傳,借助社會力量,以外促內——這獨出心裁的兩手,果然大獲成功!

    2001年10月1日,雙街新家園全部竣工、精彩亮相。

    當晚,劉春海在小區中心花園策劃了一場大型文藝晚會。與其說是晚會,毋寧說是一次有著轟動效應的品牌營銷。在華燈普照、鑼鼓喧天、歡歌飄揚中,本村人爭先恐後地跑來了,鄰村鄉親們像趕廟會似的蜂擁而至,在武清區上班的完達山乳業公司的職工也聞訊趕來……他們欣賞晚會,參觀小區,細看房間,異口同聲地頻頻讚歎: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雙街村竟然建成了這麽優雅、舒適的現代化小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