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永載史冊的偉大政治事件,金光燦爛地向世人昭示著:從1978年12月18日至23日,中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使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跨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新時期,特別是廣大農村經營管理體製的變化尤為突出——聯產承包責任製,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同時也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農村工業的萌芽破土而出!當時農村普遍流行著這樣的說法:“要想富,先修路;要變強,辦工廠!”於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大批農業剩餘勞力紛紛走上務工崗位——單單依靠土裏刨食維持生計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1986年8月,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到天津視察,他看著眼前的巨變,情不自禁地笑著說:

    “人還是這些人,地還是這塊地,一改革效益就出來了!”

    1992年1月,胸懷祖國、情係人民的鄧小平,以耄耋之年,南下深圳、珠海巡視,曆時11天。同年2月28日,鄧小平南巡重要講話公開發表,他高屋建瓴、激人鬥誌地這樣講: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要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他這振聾發聵的高論,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大幹快上的昂揚鬥誌。嗣後,在此思想指導下,胡福明撰寫的重要理論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大家進一步解放了思想,統一了認識,開始在市場經濟中各展其才、大顯身手。尤其是原來多年沉寂的農村,變得異常活躍,各種形式的工商業實體,猶如雨後春筍,遍地湧現——個體、聯合體、小隊辦、村辦、鄉辦、鎮辦、縣辦、區辦,等等,那真可謂百花齊放,爭奇鬥妍!廣闊的農村,由以前萬馬齊喑的冷清局麵,一下子嬗變為萬馬奔騰的熱烈場景!人們的思想活躍,手腳放開,從業多元,進財渠道當然也就多了。那時,在市場經濟不夠完善、各種管理製度還不規範的情況下,於泱泱中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大地上,同時崛起的這支生機無限的“異軍”一哄而上,勢不可擋,蕩滌了廣大農村在生活上因循守舊的陋習和在生產上一味種地的桎梏——這是一場農村生產力的空前大解放和治窮致富的千載難逢之機!

    作為天津北郊劉春海所在的雙街村,因為有毗鄰我國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緊靠北運河的獨特優勢,所以經濟、社會的形勢更好,發展的速度也更快。這集中表現在“要變強,辦工廠”方麵。且不說村裏的小商販和養車運輸戶挺多,單說村裏的集體工業企業就陸續辦起了化工廠、剪板廠等8個。而且個個都是起步快、勢頭猛、旗開得勝,為安排農業剩餘勞動力、增加集體和戶裏的收入,做出了應予充分肯定的貢獻!

    時代飛速前進,科技迅猛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之後,更是迸發出整體推進的強勁之勢!此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速度加快,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和諸多的創新產品,互相學習、交流和借鑒——各領域、各方麵科技含量高的新品層出不窮,優勝劣汰、更新換代的周期愈來愈短。但是,我們那些倉促而上、“急就成篇”的鄉鎮企業大都由於設備陳舊、技術落後、工效不高、老大笨粗而走向衰落,其產品銷路不暢,甚至滯銷,直到廠子最後難以為繼。此外,鄉鎮企業的管理辦法和規章製度不規範,體製機製不適應,致使誰都不盡心盡力,更不負責任,出現了很多問題。而在大事上,又往往是廠長一人說了算,花錢都是一支筆,根本不進行集體研究,更無監督機製。這樣一來,就造成了集體資產大量流失,簡直是積重難返。“曾經輝煌”的雙街村辦企業,也因大氣候的影響而概莫能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