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呀,這雞場可以承包!事在人為:別人辦過、辦垮了,咱們應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加以總結和避免,防止重蹈覆轍——你們不用擔心,我相信春海能夠搞好!”

    老人發話拍板兒了,全家其它人,當然也隻有服從和支持,可心裏卻不免存有疑慮:

    “但願能辦成功!可要起死回生地真正恢複和發展,哪有那幺容易呀——誰知中間還會出現什麽難以排解的問題呢?”

    “說了算、定了幹”的劉春海,馬上著手整頓養雞場。這個村辦雞場,由於連鬧兩次馬立克病毒,在1987年8月份慘遭滅頂之災:原有的上萬隻雞,僅剩瘦弱的兩千多隻,它們在空蕩蕩的雞舍裏,無精打采地呆立著,或者慢悠悠地啄食——一片冷冷清清的淒涼景象!對此,當機立斷的劉春海,毅然將約半數消瘦的病雞淘汰深埋;又把兩個雞舍裏剩餘的千餘隻青年雞,合並到一個雞舍喂養,這樣省工、省料、便管理。他還同大家一起,徹底清掃雞舍,搞好通風、衛生和日照管理,加強雞飼料的營養配比,等等。這些雞雖然康複了,但終因“大馬拉小車”式的數量太少而使雞場仍然處於虧損狀態。決心革故鼎新、再創大業的劉春海,兩個多月後,把這些雞都賣給了做燒雞者。然後,對雞舍進行全麵、徹底地消毒,並認真整修了所有設備。緊接著就購進了一萬隻母雞雛,開始了養雞場極其艱苦的創業生涯。

    在雞雛購進不久的1988年元旦,一場凜冽的朔風,挾持著飄飛的大雪,直襲津門。劉春海這地處曠野灘墊上的簡易雞舍,當然是冷得人難待、雞難耐!怎幺辦?春海尋思:

    “這剛出蛋殼不久的小雞,抵抗力差,很怕冷,若不迅速為它們解決保暖問題,其後果不堪設想!對,要像在家一樣,快為它們生爐子!”

    他們在雞舍生起煤球爐子後,又吊上棉門簾,把門關嚴,使裏邊日夜都保持35℃的溫度和一定的濕度。小雞需要每小時喂一次食,為了確保這些雛雞健康成長,春海幹脆就住在雞舍裏。他和飼養員們分兩班倒。別人一換班兒可以回家吃飯、休息,與家人團聚;而他,卻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離雞舍,吃、睡都在裏邊。晚上一直到十一點以後,等小雞們都睡覺了,他才能在雞舍的空地上,蜷曲著身子和衣眯一會兒。天剛蒙蒙亮,他就一骨碌起來,又開始清掃雞舍、準備飼料等一天緊張而繁重的勞動……

    就這樣,劉春海帶領大夥兒摸爬滾打地苦幹60個晝夜之後,到1988年春天,這些美國品種白來航雛雞們,就都長到了鴿子大小:那一個個冠子通紅的、羽毛雪白的、咕咕輕叫著、歡蹦亂跳的青年雞,好看極了,格外招人喜愛!職工們看著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異常歡快和幹勁十足的心情溢於言表,自不必說;就是郭書記和村兩委的成員們看了,也都高興地脫口而出:

    “我從來沒見過這麽漂亮的雞群!”

    “是啊!這麽多刷白刷白、精精神神兒的青年雞,叫人看著就感到振奮、心花怒放!”

    “光說不能算,事實勝雄辯!咱們春海就是有大幹勁、真本事,在短短幾個月裏,他硬是使瀕臨倒閉的雞場,重煥生機、雄風大振一一這就是他的巨力回天之舉!”

    總有憂患意識的劉春海,聽著這些褒揚和激勵的話,絲毫沒有忘乎所以地飄飄然,他冷靜地深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