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突如其來的任命,頓使習慣於“天馬行空,獨來獨往”的春海難於馬上答應,他緩衝一步地說:

    “我毫無思想準備呀書記,讓我考慮考慮吧!”

    “你不要考慮了,答應吧——黨組織相信你,你肯定能幹好!”

    春海一聽,隻得點點頭說:

    “好,那我就盡力去幹吧!”

    於是,劉春海辭掉裝卸活兒,也不再種菜,而為了集體的利益,創建果木園去了。

    從1981年到1986年,胸懷壯誌的劉春海,在鎮裝卸隊默默地苦幹了5年,終於被黨組織發現了他的堅韌、執著與睿智,從而委以重任,使他發揮才力,大展宏圖。他這情況,使人聯想到自然界的一種生長現象。

    在一些亞洲國家,生長著一種毛竹。最初五年裏,它以一種不易被人發覺的方式向地下生根,在5年的時間伸出長達幾公裏的根係,人們幾乎看不到它的發展變化。第6年雨季到來時,毛竹終於鑽出地麵,而後像施了魔法一樣,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長,迅速長到30米的高度——這神奇的生長速度,讓人驚歎不已。

    世間萬象,事理相通。毛竹創造神話的成長方式,讓人們領悟默默奮鬥的精神,給人深刻的啟迪。試想,沒有篤定的目標,沒有長時間的“根係培養”,哪來日後的“魔法生長”?所以如此,均源於其目標的堅定、長遠和基礎的深厚、穩固。春海的成長,就與此頗為相似!

    劉春海受任場長的這個村辦果木園在何處,又是緣何辦起的呢?為了開發利用閑置荒地,雙街鎮政府根據北辰區科委的星火計劃,在京津公路以東,搞了個鹽堿荒地改造示範工程,全鎮涉及4個村,其中有雙街村地1000餘畝。村裏經過統一安排,挖了個600畝地的魚塘,用挖出的土,在另外400多畝的地裏,堆成3個各長300米、寬80米的灘墊,上麵分別辦養雞場和建果木園。

    事業心特強的劉春海接任後,很快就帶領村裏為他選送的15名婦女,肩扛著傳統的鍁、鎬等笨重的農具,說說笑笑地向著村東的荒郊野窪,開墾創業去啦……

    對種地內行的春海一看,堆在灘墊上的都是陰土,即生土,而這種土是不長東西的。但為了得到科學的檢驗和認定;他專門請區農林局的有關技術人員,到現場取樣化驗。結果證實了春海看法的正確:這些翻上來的新土,需經一年的夏天日曬變陽土和冬天冰凍壓鹽堿後,才能生長植物。對春海來說,任務已接手,隊伍也組建,怎麽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