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調侃是一種新興的文體,發表空間很大,後勁十足。幽默調侃可一稿多投,每稿一般10—80元,

    幽默調侃這一章一共三講,兩節創作技巧,一講創作實踐。現在我們就進行第一節,幽默調侃創作技法(上)

    第一講 幽默調侃創作技法(上)

    幽默調侃,是一種幽默式文章,它的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都非常靈活,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因此,我們也把它看作是大眾文學來重點研究。

    一、幽默調侃的文學定義

    幽默調侃是一種文學,因此,我們要用文學概念來定義它。具休講,幽默調侃是一種不受文體局限的文體,它以幽默為基本要素,以調侃為行文特點,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字堆積,構成令人發笑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可以由人物、事件構成情節,也可以沒有人物、事件不構成情節,可以按照文體規範去創作,也可以無章無法獨立成篇。總之,幽默調侃是一種形式多樣,創作靈活的一種文學樣式,講求構思和表現形式上的謊誕,讓人讀後開懷大笑。

    幽默調侃是作者智慧的結晶,是一種獨立的創作行為,並非集體智慧的體現。因此,我們應該把幽默調侃當作文學作品來看待,與其他文學形式占同等地位。所以,一些具有幽默潛質的,喜歡調侃的朋友們,不要把自己的幽默資源浪費掉,不要隨意地把自己的智慧在人群中傳播,要通過媒體把自己的幽默調侃有償地傳播出去,讓它成為屬名的文學作品。如果你的作品不屬名,或隨意地在人群中或網絡上傳播,會被人認為是一種公共資源,很容易被別人抄襲或利用,使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經濟上受到損失。

    二、幽默調侃的形成過程

    幽默調侃這種文學形式很早就出現了,隻是沒被人們重視,也沒人把它歸納成一種文學形式。應該說,幽默調侃在人類具備了語言表達能力之後就產生了。因為幽默調侃的目的就是打趣,逗樂,而打趣、逗樂又是人的一種本能。不要說人,就是低等動物的狗、貓以及所有具備大腦的動物,都具備打趣逗不的本能,它們往往用做出一些奇怪的動做或發出一些怪的聲音以搏得同類愉悅。所以說,打趣、逗樂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與生俱來的。隨著人類的發展,隨著人類大腦的發達,幽默調侃也漸漸發展起來,從原來簡單的打趣逗樂,發展到更具備智慧性的語言和文字。

    幽默調侃的形成早於所有文學形式,甚至比神話、傳說還要早一些,隻不過早期的幽默調侃比較簡單,沒被人們重視,且早期的幽默調侃是語言與動作相配合,包含滑稽的成分,沒能獨立出來。隨著文字的形成,幽默調侃才漸漸被人們運用。翻遍中國的古代典籍,我們就會發現,幽默調侃在周文中就已經被人們運用了。《左傳·鄭伯克段於鄢》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鄭武公的妻子武薑生了兩個兒子,莊公和共叔段。武薑討厭莊公,喜歡共叔段,讓武公立為太子,武公不同意。莊公即位後,武薑為共叔段請求封地,共叔段準備攻打國都,武薑也準備開城做內應。莊公得知後,把共叔段打跑了,也把武薑較禁在一個地方,並對武薑說:“不到黃泉,不要相見了!”可是,說完這話不久,莊公就後悔了。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話不能再改了。一天,一個叫穎考叔的人來看莊公,莊公設宴款待,穎考叔吃飯的時候故意留出一份,說是給母親留著,要帶回去。莊公很是感憾,也很苦惱。穎考叔說,你挖個隧道,找到泉水,你和母親在隧道之下見麵,誰敢說你們不是在黃泉下相見呢?於是,莊公挖了隧道,和武薑又和好如初。這個故事就有調侃的意味,“挖條隧道,找到泉水”是對“不到黃泉”的曲解。《左傳》中還有許多幽默調侃的成分,大都體現古人的一種智慧和雄辯力。可是,早期的幽默調侃隻是文章的一個原素,沒有獨立出來。後來,幽默調侃才漸漸成熟,成為可獨立的文本。唐朝以後,許多文人更是以幽默調侃著稱,他們之間以詩、對聯、謎語等形式互相打趣取樂,就是典型的幽默調侃。蘇軾曾用兩句詩諷刺蘇小妹的前額:“香軀尚在閨閣內,額桷已到化堂前。”蘇小妹很生氣,也以兩句詩諷刺蘇軾的大長臉:“去年一點相思淚,今日方流到口邊。”

    早期形成文字的幽默調侃,多出現在古文、詩詞、對聯、謎語中,形式也多以古體詩或對聯為主。比如劉寶瑞說的一段單口相聲中有這麽一段:私塾先生給學生出一個上聯“燈籠籠燈白紙防風”,讓學生對下聯。上聯的意思是燈籠能把燈籠住,上麵有白紙,還能防風,內嵌兩味藥,白紙、防風。學生一指先生的大褂,對出下聯“外套套外陳皮龜蓋”,也有兩味藥,把先生給琢磨了。隨著幽默調侃樣式的不斷翻新,漸漸形成了笑話。因此,曾有一段時間,幽默調侃被笑話取代,而純粹的幽默調侃大多數還保留在民間,隻有一些文人、作家,把幽默調侃用到文學作品中。

    近年來,隨著通訊事業的發達,更多具備幽默調侃素質人不甘寂寞,開始利用手機短信、電話留言、網絡論壇等形式泡製幽默調侃,使幽默調侃得以飛速發展。一些報紙雜誌也開始開辟幽默調侃欄目,一些幽默作家也開始以幽默調侃作為一種文體去創作,幽默調侃這種文學形式也就發展了起來。

    現在,幽默調侃已形成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它區別於笑話,區別於幽默小說、故事,獨成一體,以智慧和機敏見長,不拘寫法,靈活多樣,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三、幽默調侃的藝術特點

    幽默調侃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有著它獨到的藝術的特點。它的藝術特點是由它的構思和表現形式所決定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構思怪誕詭異。幽默調侃的構思以怪誕詭異著稱,而怪誕詭異中又滲透著點點“壞”氣,顯得滑稽可笑。比如“大對太說:瞧你,累不累呀?做個疝氣手術花不了多少錢的!(非原創)小對卜說:妹妹,你也太另類了,人家都戴兩個耳環,你幹嘛隻戴一個?土對王說:兄弟,你腦袋上頂根擀麵仗就說了算了?(原創)”

    第二,表現形式靈活多樣。幽默調侃的表現形式非常靈活,隨心所欲,想怎麽寫就怎麽寫,想用什麽格式就用什麽格式,隻要讀後讓人發笑就達到了目的。

    第三,篇幅可長可短。幽默調侃篇幅有長有短,最長可達一兩千字,最短隻有幾十個字。篇幅的長短與幽默調侃的格式有關係,排偶式、手機短信式、電話留言式等一般篇幅較短,公文式、情節式一般篇幅較長。

    第四,強調組合效應。幽默調侃大多強調組合效應,即相同或相近的語句相串連相類比,從語句的組合中突現幽默。比如“數字對話”,把一串數字之間的對話羅列起來,形成一個組合,以組合效應表現幽默。如果不運用組合效應,隻把其中的一句話拿出來,幽默效果就不會很好。組合效應是利用讀者閱讀思考的間歇產生笑料,一句話讀完之後,讀者可能不會很快反應過來,但繼續讀幾句話,同樣的幽默邏輯思維會使讀者對上句回味,對下句咀嚼,就會笑出聲來。

    第五,強調搭配效應。幽默調侃常常借助搭配效應來突出搞笑效果,這裏的搭配,往往是非常規搭配。主要包括格式與內容搭配、語言、環境、人物、事件之間相互搭配。一是格式與內容搭配。這裏的格式指的是文本格式,內容指的是文本內容,兩者可能都很嚴肅,但配合起來就顯出了幽默。比如《關於加大涉外開支的請示報告》,丈夫以下級的口吻,向上級領導——老婆提出喝酒、抽煙等涉外開支的申請。如果單獨來看,“請示報告”是公文,很嚴肅的,丈夫向老婆要小錢,對於一些“氣管炎”來說也很常見,但把兩者配合起來,以一種嚴肅的文本敘寫一種家庭小事,就顯得滑稽了。二是語言、環境、人物、事件之間相互搭配。就是利用語言、環境、人物、事件之間的特殊性,運用非常規搭配原則,突出搞笑效果。比如語言與環境搭配。中國的某些語言是特指語言,隻能在規定的場合運用,如果換一種環境,就會顯得滑稽可笑。比如外交辭令,在外交文書中運用就顯得很自然,如果把外交辭令用在丈夫對妻子的態度上,就顯得可笑了:“老婆對我大喊大叫的行為,我深感震驚,老婆掄起擀麵仗向我示威,我深表關注,老婆用擀麵仗敲了我一下,敲得我眼冒金星,我大為憤憾,老婆扔掉擀麵仗和我提出離婚,我深表遺憾。”再如人物與事件搭配。也就是特殊的人物與特殊的事件進行搭配,產生不協調的搞笑效果。比如“薩達姆被抓的消息傳出之後,許多人做出了反映。李嘉存:瞧見了嗎?聯軍士兵拿手電筒照薩達姆的口腔,都躲了半年多了,身體還倍兒棒,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劉曉慶:誰?誰又被抓了?準是沒交稅的,趕緊給補上吧!”(非原創)還有語言與人物、語言與事件搭配、環境與人物、環境與事件等,都可以用非常規搭配原則產生搞笑效果。

    第六、強調語言的詼諧。幽默調侃的“侃”味大多都是從語言表現出來的,因此,幽默調侃的語言必須要詼諧幽默,有幾分“侃”的味道。所謂“侃”,就是閑談,閑扯,侃大山,沒正事兒,逗悶子,找樂子。有了這個味道,文章才具備了調侃的風格,否則就很難劃到調侃之列了。

    幽默調侃是我們剛剛總結歸納起來的一種文學形式,它的藝術特點還將隨著自身的發展而發展,我們在創作實踐中也會不斷發現幽默調侃更多的藝術特點。

    四、幽默調侃的類型

    幽默調侃是一種形式靈活多樣的文學形式,因此,它的類型是很不好確定的。但為了使大家創作方便,我還是盡量對這一文學形式進行了歸納,總結出幽默調侃的幾種基本類型。

    第一,集束型。集束型也叫排偶型,它的特點是,以一個中心話題為總綱,以若幹相關內容為調侃對象,通過排偶、對稱等形式,把若幹調侃對象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幽默調侃組合。比如“電話留言”就可以把若幹有趣的電話留言串連起來,再如“成語新解”就可以把若幹對成語的有趣解釋串連起來。集束型幽默調侃是幽默調侃的一個大類型,因為它利用了幽默調侃中的組合效應,容易構思,也容易創作。我的幽默調侃《名片上的廣告詞》(《大眾文藝·快活林》2003年6期)就是這個類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