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是一種比較短小的文體,但發表的空間很大。不要看笑話隻有一二百字,但如果寫得好,也是很賺錢的。一則笑話一般10—50元,但可以往多家報紙投。有一位朋友,一篇100字的笑話,在52家報紙發表,稿費1500元,每個字合15元了,是不是很賺錢?好好寫,你也做得到。

    笑話一共三講,兩講理論,一講創作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便於大家快速成掌握笑話創作。

    第一講:笑話的創作技法(上)

    在講笑話的創作技法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麽是笑話。笑話是一種表現形式靈活,聽後或讀後讓人發笑的口頭文學。笑話的特點是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在表現形式上,它可以是對話式,也可以是描述式,還可以是手機短信或電話留言式。但最關鍵一點,就是讀後要讓人發笑。

    一、笑話的種類

    笑話分三種,分別為低俗笑話、一般笑話和高雅笑話。低俗笑話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葷笑話”,這種笑話不是我們講的內容。因為這種笑話大多隻能以口頭形式在民間流傳,上不了大雅之堂,更不會有哪家報紙雜誌發表,對我們自由撰稿人來說沒有意義。一般笑話,就是讀後僅使人笑一笑而矣,不會給人什麽啟發,笑過了也就完了。這種笑話有發表的空間,我們可以寫。像我發表的笑話《沒意見了》就屬於這類:

    某刊物組織一個筆會,全國各地三十多名作家雲集編輯部。中午吃飯的時候,編輯部考慮下午還有活動,每桌隻上了一瓶白酒,怕大家喝多了。這個時候,有一個桌上站起一個人,說:“我毛遂自薦當咱這個桌的桌長,又得讓大家喝好,又不能讓大家喝多喝灑的時候,大家都要聽我的安排,誰也不許亂講話;這算一條酒令,誰違反了,就罰誰一杯灑!”說著,這個人倒了一杯酒放在酒桌上,開始喝酒。“桌長”先端起了酒杯說:“既然我是這個桌的‘桌長’,我就先帶個頭……”話音未落,一個人站了起來,說:“我提個意見!”桌長站了起來:“你違反了酒令,先罰酒一杯再說!”眾人表示支持,那個人把桌上的那杯酒喝了。桌長接著說:“我先帶個頭……”還沒說完,那個人又站起來:“我還是要提個意見!”桌長又站起來:“再罰酒一杯!”那個人把那杯酒又喝了。這時候,桌長找來了一個大杯,滿滿的倒上了,足足有半斤。桌長說:“誰要再違反酒令,就罰這一大杯!”說著,又端起酒杯。還沒說話,那個人又站起來:“我這個意見不提出來,心裏就難受!”桌長急了,“你這個人怎麽回事,不讓我說話呀?罰這一大杯!”那個人把一大杯酒喝完了以後,接著說:“這個意見我一定要提!一副勢死如歸的樣子。這時,就見桌長猛地抄起酒瓶子,把剩下的酒一口氣喝了下去,說:“你提意見?我還想提意見呢!這酒太少,不夠我喝的!你想提什麽意見?”那個人坐下了,說:“沒意見了,你替我說了。”

    在笑話作品中,上乘之作應該是高雅笑話,這種笑話能給人以啟迪,讓人們在笑過之後有所感悟,具有一定的諷刺意義或教育意義。像我發表麵《三月三》等報刊上的笑話《組詞造句》

    老師在課上提問:“同學們,誰能用‘小’字組個詞?”話音剛落,立刻有幾個學生舉起了手。老師一看:“好,王小剛,你來組詞。”王小剛站起來:“小姐。”老師瞪了王小剛一眼:“跟誰學來的,這樣的詞能組嗎?坐下!張大力,你來組詞。”張大力站起來:“小蜜。”老師急了:“下麵的同學不許再組‘小蜜’、‘小姐’、‘小姘’之類的詞,李中義,你來組詞。”李中義站起來:“小心。”老師高興了:“這個詞組的好,大家都要向李中義學習,李中義,你再用‘小心’造個句子。”李中義想了想:“到洗腳房找小姐千萬要小心,絕不能讓警察抓住。”

    這則笑話在十多家報刊發表。為什麽?它折射了社會的一種不良現象,而這種現象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孩子,人們在笑過之後更多的是深思。這樣的笑話有意義,有靈魂,應該說是笑話中的上乘之作。

    二、笑話的創作手法

    笑話的創作手法很多很多,總結起來不下七八十種,我們在教程裏不可能一一講明。在這裏,我們就挑選出比較典型的二十種手法,供大家學習。學會了這二十種手法,創作起笑話來應該說就遊刃有餘了。這二十種手法分別是:移位法、含蓄法、深藏法、影射法、描述法、喻意法、歧意法、歪批法、轉折法、語言法、辯白法、雷同法、愚弄法、推舟法、坦然法、醉意法、反推法、遞進法、矛盾法、誇張法等。下麵咱一一地講。

    1、移位法。移位法就是把笑話中人物的身份、語言、行為、思想互換,或是把一件事、一段話、一個詞、一句話從這個背景移位另一個背景中,從而產生滑稽效果。像我發表的這則笑話《聽不見》。

    廟裏的方丈懷疑一個小和尚偷了功德箱裏的功德錢,就把那個小和尚叫到方丈室。方丈打坐在幔帳裏,問站在幔帳外麵的小和尚:“出家人不打誑語,老實說,你是不是偷了功德箱裏的功德錢?”小和尚扒拉扒拉耳頭:“隔著一個幔帳,我什麽也聽不見。”方丈提高了嗓門:“我問你是不是偷了功德錢?”小和尚又扒拉扒拉耳頭:“隔著這麽厚的幔帳,我聽不見。”方丈急了,從幔帳裏出來,走到小和尚身邊:“你進去問我,我倒要看看能不能聽見!”小和尚進了幔帳,說:“出家人不打慌語,說,你是不是天天和對門庵裏的小尼姑在一起睡覺?”方丈扒拉扒拉耳頭:“怎麽搞的?隔著一個幔帳真的什麽也聽不見。”

    在這則笑話中,身份高低不同的兩個人就“審問”一事換了位,最後凸突現出“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個主題。

    2、含蓄法。就是通過運用含蓄的語言,把想要說的話隱藏起來,用其他的語言代替真實的意思,讓人回味後覺得可笑。如我發表的笑話《正在賣》

    一個有花心又怕老婆的丈夫到外地出差,總想著打兩隻野雞,又怕被老婆知道跟他沒完,就打電話想探探老婆的口封:“親愛的,這次出差,我給你買了不少東西,隻是有一樣東西還沒買到,不過我回去之前一定要買到它。”老婆在電話裏告訴他:“你要想買就買吧,不過你要買的東西,我這裏正在賣。”

    這則笑話沒說要賣什麽,但大家一看就知道了,想後覺得可笑。

    3、深藏法。深藏法和含蓄法想近,但不同的是,含蓄法指的是語意的含蓄,而深藏法是先把笑話的底藏起來,再用語言把讀者猜測支向與主題不相幹的方向,最後把底拋出,產生笑料。像《沒意見了》那則笑話就是這種類型。那個違反酒令的人想說的話是酒不夠喝,但卻一直也不說出來,來讓讀者產生誤解,最後把底揭出來。

    4、影射法。影射法就是通過一般性事件影射一種極不正常或不合理的社會現象,讓人覺得可笑。比如我發表在《故事會》上的笑話《特殊要求》

    兒子考試得了第一名,爸爸為了表示鼓勵,特意把兒子領到飯店,讓兒子好好吃一頓。沒想到,兒子看著一桌子豐盛的飯菜卻一動不動。爸爸趕緊問:“兒子,是不是這些菜不合口味?還要什麽,你點!”兒子把嘴一撅:“我要三陪!”

    這則故事通過爸爸請兒子吃飯這個一般情的事件,影射出當時一些人在飯店吃飯的不良習氣,連孩子吃飯都要三陪,這種風氣邪到了什麽程度?

    5、描述法。就是把現實生活中一段可樂的事情,以描述的方法寫出來,直接揭露現實。比如我發表的笑話《疑難雜症》。

    一個企業廠長到醫院去看病,院長親自給他檢查。檢查完了,院長告訴他,他得的是疑難雜症,必須每天到醫院由院長親自開藥,並在院長的指導下由一名主任醫師為他做理療。企業廠長很高興,覺得院長對他的病很重視,就拿了藥走了。一連兩個多月,企業廠長天天堅持到醫院治療。這天,企業廠長又來了,院長不在,一個新分來的大學生就自告奮勇為企業廠長做了檢查。這麽一查,大學生發現,以前院長給病人誤診了。企業廠長得的不是什麽疑難雜症,而是消化不良,根本用不著長期吃藥和理療。大學生給企業廠長開了藥,並說了他的診斷結果,告訴企業廠長以後不用再來了。企業廠長剛走,院長就回來了。大學生把他給企業廠長診斷的事一說,心想院長準會表揚他。沒想到,院長聽了以後勃然大怒:“你是哪個狗屁大學的學生?你以為你的醫術很高明嗎?照你這麽給病人看病,我們醫院裏的人都要去喝西北風了!”

    這則笑話,就是以描述的形式,把醫院掙黑心錢的不合理現象暴露了出來。

    6、喻意法。就是通過特定的環境,用正常的事物喻示不正常的社會現象,讓人感到這種社會現象的嚴重性。比如我發表的笑話《更勝一籌》

    一隻餓狼和一隻餓虎實在餓得受不了了,就商量著到山下去吃倆人。這天晚上,餓狼和餓虎來到山下一個村子,看見村子裏全是深宅大院,就村頭有三間小矮房兒,沒有院牆。餓狼和餓虎就溜達了進去,一看,房門大開,屋裏還有呼嚕聲,準有人!餓狼餓虎一前一後撲了進去,一看,炕上睡著個骨瘦如柴的中年漢子,看那意思,掐巴掐巴也不夠一碟菜。餓虎剛要撲上去吃,讓餓狼給攔住了:“慢著,讓我先看看這家夥有沒有五號病,別回頭咱們吃了爛爪子。”說著,餓狼悄悄上炕,來到那人麵前看了看,說:“沒事兒,這家夥我認識,是這個村新上任的支書,吃吧。”餓虎一聽,掉頭就跑。餓狼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兒,也跟著跑出來。一邊跑一邊問:“哎,虎老板,你不吃他跑什麽?”餓虎說:“我吃他?這家夥外號叫‘餓豹’,餓這麽多年了,連咱住的山都想摟平了吞到肚裏,不跑?等著讓他吃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