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對兩三萬,人數對比上有些懸殊。好在這是青雲地界? 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迎戰? 有地利人和之便。

    文庚轉而對顏慶道:“兩位峰長打前鋒,顏城主請盡快支援。”

    劉、徐二人先去攔截,而鐸人的目標是千渡城。這一場仗,顏慶無論如何是避不開的。

    他應了一聲? 就大步行出殿外。

    柱峰上也是雨水潺潺? 雷聲滾滾,烏雲一直壓到了山腳,見不到半分亮。

    來往弟子,都向顏慶行禮。他心中暴躁已極,偏偏不能在表麵上顯露出來。

    路還得一步一步走。真該死? 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為何鐸人偏在這個時候出兵? 教他好生為難!

    可是軍無戲言。就算他現在找鐸人澄清此事,對方大軍已經越過紅童子嶺了? 這境也越了,人也殺了? 斷不可能再掉頭回去。

    就算和顏慶之間的情報出錯? 鐸人此時也是趕鴨子上架? 隻能將錯就錯。

    也即是,他們非要乘船不可。

    千渡城若是不讓,他們或要劍指千渡城;青雲宗若是不讓,那麽……

    並且今年汛期極可能提前,蜈河能行船的時間越來越少,鐸人也沒耐心再等下去。

    這短短幾當中,他有什麽法子能將山長之位抓進手裏?

    顏慶目光閃爍。

    ¥¥¥¥¥

    一晃眼,十日已過。

    就算是承平已久、古井不波的千渡城,也為前線傳回的消息一次又一次蕩開了漣漪。街頭巷尾,熱議的都是戰事。

    “鐸軍已過紅童子嶺了。”

    “鐸軍要過狹古關,沒打下。”

    “夷陵道守軍戰鐸人,兩次大勝!”

    消息聽到這裏,人民稍安。從前顏屹攻打千渡城用了圍城之法,至其中物盡糧絕。雖城裏未遭大難,民生基本保有,城民卻已嚐到了戰爭的酷厲。這才過了十多年,許多百姓猶覺昔年景象曆曆在目。現在前線傳來的消息時好時壞,就如霧裏看花,模糊難辨,人人都懸著一顆心無處著落。

    再後來,前線傳回來的消息就變了樣子,有時候青雲宗潰敵百裏,有時候又是鐸人搶下夷陵道,殺人盈野。

    謠言滿飛,和著五月不肯停歇的雨水,壓得人心越來越陰鬱。隻這幾日,千渡城裏尋釁、鬥毆、偷盜案件就層出不窮,氣氛浮躁。

    而在三百裏之外的夷陵道,持續了兩的戰鬥終見分曉。

    鐸人入侵紅童子嶺,劉憐玉先領軍兩千人迎戰。對方數量十倍於己,她當然不能正麵交鋒,隻能遊擊滋擾,想盡辦法拖慢它的速度。

    後來徐陵光又帶千餘人趕來,與她兵匯一處,戰鐸人於夷陵道。

    青雲宗不是普通國度,沒有正規軍隊,召集來的都是各地的城守軍和鄉兵、縣兵,平時務農,戰時入伍,經驗欠缺、戰法生疏,好在都是當地人,對環境十分了解,使用遊擊戰術得心應手,初期不顯頹勢,反而打得鼓舞人心。

    可是鐸人埋頭苦衝入夷陵道後,形勢就變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