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協調、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實現,離不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支撐。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舉措提了出來。隻有發展先進文化,才能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隻有發展先進文化,才能保證黨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為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南、強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撐和智力文化支持;隻有發展先進文化,才能引導和促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四位一體”的發展目標早日實現。

    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人與社會全麵發展的精神動力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即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是繼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吸收和借鑒外國優秀文化成果的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引導社會健康發展、涵養一個民族的寶貴精神食糧,是社會主義社會全麵協調發展的推動力和引導力,是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1.先進文化是人類社會全麵協調發展的推動力和引導力

    曆史唯物主義認為,一定的物質基礎,是“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曆史的第一個前提”。①人們隻有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要的情況下才能創造自身以及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物質基礎,發展物質文明。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使自身也得到改造,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使人的精神世界變得日益豐富,並形成了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一個相對獨立的係統。這方麵的成果就是文化。很顯然,文化創造和物質創造一樣,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支撐。文化既是對人類創造自身曆史的真實記載,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總結,也是人類社會向更高文明階段前進的引導力和推動力。

    人類社會是由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構成的一個動力係統。其中,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而“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②。

    在當代,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在推動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文化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戰略資源,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標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社會,文化不僅是區分不同民族國家的符號,更重要的是,文化正在成為不同民族國家捍衛國家主權、維護自身利益、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武器和陣地。

    能否在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同時,增強國家的文化發展能力,是關係到民族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正是基於以上認識,我們黨在全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進程中,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作為建設先進政黨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標誌。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把提高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提了出來。這些認識,既是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長期探索的成果,也是對這三大規律的尊重。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是民族的靈魂,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發展,人類文明由奴隸製文明到封建文明,到資本主義文明,再到社會主義文明的發展,就是不斷創造先進文化,並在先進文化的引導下實現的、完成的。

    社會發展的複雜性,人們對社會發展規律認識上的過程性,反映在人們的文化觀念上必然呈現出差異性。任何社會的文化都是對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反映,都有其符合並推動社會發展的先進性的一麵,也必然有與社會發展不合拍,即落後的一麵,尤其是當統治階級不再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時。可見,先進文化是一個曆史範疇和曆史概念。恩格斯就曾經高度評價過奴隸製文化的先進性,並把它看成是希臘文化和現代歐洲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在肯定資產階級為人類生產力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充分肯定資產階級為人類精神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活力,用開放性、世界性取代了封建文明的封閉性、地域性,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對於我們這樣的後發展國家來說,要想迅速實現國家現代化和民族的偉大複興,發展先進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承擔著不斷推動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麵協調發展,不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為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思想道德支撐和智力文化支持的重大使命。自從我們黨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提到黨的建設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的高度以來,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成為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和精神生活的主流意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在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支撐。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由於各種原因,社會上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思想文化陣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去占領,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就必然會去補缺。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汙染人們的思想,腐蝕人們的靈魂,製約社會的發展,破壞社會的和諧。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製腐朽文化的侵蝕,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大力發展科學文化教育,不斷提高我們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輿論支持和精神支撐。

    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社會主義社會全麵建設、協調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我們黨曆來就很重視自身以及全社會的精神文化建設,認為“堅持什麽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麽樣的文化,是一個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麵旗幟”①。把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看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看作是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文化支持。

    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時,鄧小平同誌就強調指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②並且強調,愈是實行各項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黨員尤其是黨的高級幹部愈是要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問題。黨的十二大在鄧小平上述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沒有這種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

    針對社會上出現的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的情況,鄧小平在1985年9月召開的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就告誡全黨:“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③隻有經濟建設這一手成功還是不夠的,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也沒有什麽意義,會在另一方麵變質,那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了。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由於忽視精神文明建設而出現曲折發展的重大關頭,鄧小平同誌及時告誡全黨,沒有物質文明搞不好社會主義,沒有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會主義,提出“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論斷。

    黨的十四大在總結精神文明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重要論斷,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麵發展,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擺到了全黨全社會麵前。黨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新概念,並解釋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社會主義文化”的異同,指出,精神文明是相對於物質文明而言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相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而言的,就其內容和性質來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很顯然,從經濟、政治、文化的角度來闡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現了黨全麵建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指導方針。江澤民在建黨8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更為明確地指出:“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①

    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鬥爭,有滲透又有抵禦。麵對這樣的形勢,我們黨認為,努力建設先進文化,與努力發展先進生產力,都是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任務。並初步回答了什麽是中國的先進文化,黨如何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及先進文化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等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能夠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精神力量雖然不等於物質力量,但正如毛澤東同誌指出的,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所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鄧小平同誌也曾多次強調指出: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取得勝利。我們黨過去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麽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鬥力,就是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有共同的理想和鐵的紀律,這是我們的真正優勢。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6800萬黨員的大黨,又是在一個人口眾多、民族眾多的大國執政,要想使黨成為有戰鬥力的黨,要想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各方力量,維護社會穩定,獲得全麵發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建設強大國家,必須有強大的精神支柱。這一精神支柱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沒有這樣的先進文化,就談不上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現代化建設事業也必然會夭折。相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文化,能振奮起人們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開拓進取的創造精神,能激發起人們的愛國精神和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能使社會各階層、各團體的人們在政治上、道義上和精神上團結和凝聚起來,齊心協力,勵精圖治。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當代中國文化中最具中國特色的部分,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全球華人為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振興而奮鬥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