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的確立,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經濟社會建設規律的認識,是黨指導思想的新發展,是黨執政理念的新飛躍,是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體製的科學指南。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體製,必須科學處理執政黨、公共權力、公民三者之間和自身內部的辯證關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將黨的執政體製建立在對黨執政規律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

    一、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體製是執政能力建設的重點問題

    在現代政治運作過程中,製度化是衡量政治發展程度的核心標準。一個政治體製安排的製度化水平高低,往往就代表著該政治製度的建設水平,反映著製度運作的可能狀態、規範程度、公正公平和認同情形。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從完善執政體製的高度提出執政能力建設,無疑是重大的理論創新。

    1.通過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體製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的一條基本規律執政體製,主要指通過什麽樣的製度和體製機製執政,包括黨和國家的領導製度以及政權管理和運行製度等。健全的執政體製與機製,是黨的大政方針得以貫徹執行的根本保證,是提高黨的執政效率的有效途徑,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在黨的執政能力體係中,領導製度和執政體製是關係全局的因素。黨的領導製度是否科學、執政體製是否健全,直接關係黨的執政能力的實現和領導水平的提升,從而直接關係到黨執政地位的鞏固和黨所領導的事業的成敗。

    製度建設對於我們黨整個建設來說具有根本性長遠性意義,黨在取得執政地位之後,尤其是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製度建設則變得更加尖銳和迫切起來。正如鄧小平同誌深刻分析指出的那樣:“從黨和國家的領導製度、幹部製度方麵來說,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製現象,幹部領導職務終身製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而製度方麵的“總病根”則是封建主義殘餘。“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鄧小平同誌對黨的曆史經驗的總結和黨如何領導國家與社會的思考,正是注重於和突出於製度層麵。他精辟地指出:必須高度重視和切實推進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關鍵是要健全幹部的選舉、招考、任免、考核、彈劾、輪換製度”,廢除領導幹部職務終身製。同時“應該明確提出繼續肅清思想政治方麵的封建主義殘餘影響的任務,並在製度上做一係列切實的改革”。鄧小平同誌把製度改革和建設提到能否贏得人民的信任、能否領導好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高度,創造性地開辟了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新境界。今天,我們黨不僅要進一步探索黨自身的製度化建設問題,而且要著重探索黨對國家和社會的製度化領導問題,並且將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執政體製的改革與建設為重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深刻表明了我們黨在探索如何執政這一重大課題上取得了規律性的突破。

    2.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體製是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基礎工程

    黨的執政體製不是執政能力本身,但整個黨的執政能力如何和執政功能的實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執政體製、機製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但要著眼於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素質和能力,更要著眼於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體製和工作機製。體製不順、科學性不高,會直接製約黨的執政能力。例如,幹部人事製度的弊端會直接影響優秀人才的選拔,進而影響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提高。而且,體製和機製的不科學、不合理會在實踐中阻礙黨內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執政效率,引發執政活動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從而加大執政成本。這就要求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與黨的執政體製的改革和完善結合起來。

    首先,改革和完善執政體製是實現黨的執政行為製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的重要保證。一個成熟的執政黨,是一個將自己定位在合理體製設計、理想製度安排基礎上的政黨。因此,通過完善執政體製和機製,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誌,從製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並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有利於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也成為我黨適應時代發展和新形勢新任務要求,落實治黨務必從嚴、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的製度保證。

    其次,改革和完善執政體製是實現黨內政治決策和政治生活的製度化、科學化、民主化的關鍵環節。對一個執政黨來說,要避免在國家範圍內的非製度運作,就必須在設計和建設一個好的製度體製基礎上,著重解決好怎樣運用好製度體製與實現科學民主決策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深入體察人民群眾的意願,切實把維護和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在黨領導發展的大政方針和各項部署中,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麵;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使各項權力的運作在嚴格的監督和製約之中,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要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通過建立決策失誤責任追究製度,健全糾錯改正機製,形成能容納社會多樣化發展的組織空間和製度空間,提供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製度保證。

    再次,改革和完善執政體製是實現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必要條件。妥善協調各方麵的利益關係,動員社會資源,增強和激發社會活力,體現了執政黨嫻熟地運用公共權力來維護公共利益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在這種製度保證下,正確劃分職能、明確工作程序、明晰執政活動的責任歸屬,理順黨與國、黨與政、黨與其他組織的關係,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對執政能力建設來說,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隻有在建立和完善執政體製的基礎上,才能將執政組織中的個人置於製度化的體製之中發揮作用,從而使製度的力量成為執政黨依托的最強有力的力量。

    3.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體製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要求

    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貫徹科學發展觀要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之間相協調,要求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各個環節相協調,黨的執政體製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應隨著執政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革與完善。

    首先,世界格局的新變化,對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體製提出了迫切要求。在豐富多彩而又錯綜複雜的世界格局新變化中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迫切要求我們黨必須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著力改革在傳統計劃經濟體製和在相對封閉狀態中所形成的某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尤其是體製和製度,主動順應世界潮流,真正按照現代化大生產規律和經濟全球化趨勢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時要適應各國文明的多樣性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總趨勢,提升我國社會主義進程的現代文明內涵,從黨的執政體製層麵主動地與世界文明大趨勢接軌,以真正地鞏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顯然是我們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麵臨的一個時代性課題。

    其次,國內改革的新發展,對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體製提出了迫切要求。通過26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市場化改革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總體上說,當前我國經濟體製改革仍處在攻堅階段,是一種深層麵的攻堅,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係的任務還很艱巨。在新的改革進程中,如何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把黨的執政體製與現代市場機製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創造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嶄新的經濟製度和經濟形態相適應的政治上層建築,是擺在我們黨麵前的需要著力解決的曆史性課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