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治”也是管理者麵對員工的一種姿態。麵對下屬,管理者剛愎自用,擺官架子,如此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人心,換來的是員工的敷衍和恭維,對企業發展和領導者個人而言,都是有害無益的。“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無為而治”要求管理者正確看待“權力”。《老子》中雲:“聖人恒無心,以百姓心為心。”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切忌不要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員工,要幫助員工實現目標而不占有他們的勞動成果,組織有了業績要歸功於員工,而不是居功自傲。“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隻有充分地信任並依賴員工,榮譽自會有合理的歸屬。如果企業家能做到這一點,員工就會自覺不自覺地被感化,這樣企業無為而治的文化氛圍就會形成。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現實常常會給我們造成一種幻覺,那就是發財致富靠的是機遇,而機遇是自己無法預料的。事實不是這樣,品格也是一種能力,相對於外在的技能和機遇,它具有號召力,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別人,從而成就自己,品格其實就是企業家的道德情懷。

    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在探討“人性值得深入探索”的問題時認為,人性會被欲望拖到危險的懸崖,危機會一次一次地不請自來,除了要積極應對危機,還要總結原因,未雨綢繆。最終,要將企業的發展目的提升到對企業家和員工人性的探討,認為企業家有道德情懷,這個企業才有前途。

    西方管理中提倡道德情懷,與道家先哲老子提倡的“無為而治”的道德情懷相契合,“無為”正是符合天地精神的自然之道。如果企業家始終秉持正確的價值觀為人處世,那麽便樹立了公司的立企之根,樹立了企業的成功之本,企業才會基業長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