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外在的殘酷已讓人生不堪生命之負。但是,進行心靈修煉,明白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可以使不堪重負的心靈得到放鬆和減輕其負重的重量。我們每個人內在的精神和道德追求,其實是人生快樂和心靈得到慰藉的最好良藥。著名書法大師於右任先生臨終時,沒有留下任何家產,反倒留下兩張借據,一張是他為了安頓摯友後代所借撫恤金,另一張是為兒子出國留學向銀行貸款的單據。

    但是,於老先生生前非常快樂富足,因為他深深領悟了老子的智、明、富、誌、久、恒等人生大智慧。草書和給人寫字才是他最快樂的事情,這與有些擁有億萬財富而精神頹廢的富人們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理解和感悟了老子的教誨,我們就會人生無悔,快樂一生。

    對於一個社會和企業構建文化時,老子的道家思想也有十分有益的借鑒。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認為:企業要成為學習型企業,應該在員工的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係統思考五方麵進行培訓。這五方麵是員工最主要的修煉內容,在這五方麵中,團隊學習和共同願景屬於團隊考評建設的內容,而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和係統思考屬於個人修煉的內容。這五方麵修煉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要建立起老子所說的人生幾個大的問題的正確人生價值理念。明白了什麽是智慧、力量、富有、強大、恒久,員工的個人修煉就已達到了很高的層次。可以說,個人修煉的終極目標其實就是徹底明白和領悟老子所說的人生修養的幾個境界。所以,人力資源管理建設應該把老子的這段話作為最好的培訓教材。

    老子作為道家思想的源頭鼻祖,給我們指出了什麽是幸福、快樂和圓滿人生的幾個評判標準。在紛繁忙碌的人生中,我們隻有通過內在的心靈修煉才能抵禦生命的種種重負。老子告訴了我們什麽樣的人生最有意義、最長久,那就是要堅守自己內心深處的“根本”。至幹什麽是內心深處的根本,每個人都不盡相同,但你要深知並堅守它,那麽你就擁有了幸福,擁有了一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