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頭,作為一個自然村的地理名詞,標出了我的出生地。它位於澤州縣巴公鎮西部尚未開發的地區,厚實而肥腴的黃土養育了亙古以來的先人們及其代代子孫。在那溝壑縱橫的田野上,如團似錦的山裏紅,翡翠碧綠的蘿卜、大蔥,珍寶般撒在山水間。莊頭的大蔥,紅果,甜山楂,堪稱一絕。在自然經濟的年代,晉城的大街上經常擺滿了莊頭人帶來的土特產,賣出了人們的滿意和笑容,換回了山裏人急需的錢幣和商品,維係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

    當你沿著古老的天然阡陌走近黃土嶺崗掩映的莊頭村,首先會看到的是村子的標誌性建築,一座古樸典雅秀麗的閣樓突兀而起。她坐西朝東、居高臨下,像即將騰飛升空的嫦娥正在躍躍欲試地做熱身活動,又象煉石補天的女媧托起煉成的巨石要去修複那被毀的蒼穹。閣身為四層,最下層為通道,兼具道路與水道兩用功能。閣身正麵鑲嵌著“扶風”二字,背麵則是“引秀”字樣,據說是可以凝聚自然間的山水瑞氣、正氣、清氣、秀氣,為這裏的百姓帶來生機與好運,造福子孫後代。閣的外圍還有一組以關帝廟、戲台、看樓等組成的建築群,看樓正處於那高閣的下遊,又稱二道閣,襯托出自然和諧的氣勢,所以高閣又可稱為內閣。近內閣下左旁的院子裏的南房,是我家過去的老房子,東北角上的小屋就是我的出生地。我從童年一直到初中畢業後回鄉參加勞動,都是在這裏度過的。

    莊頭這個名詞由來已久,溯源最近的是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注解:“清代為滿漢旗籍貴族地主經營旗地田莊的代理人,專門監督佃戶生產,催收地租攤派勞役等事,有的莊頭本身就是地主”。莊頭現有一處地名仍叫“布勒旗”,說明清代旗人確有在此經營莊田的。以此類推,明代以前封建土地社會製度大概也如此。“莊頭”當時這一名詞相當於今天的企業集團或國有資產法人概念,屬經濟學範疇。莊頭經濟就是封建經濟,它的繁盛興旺與朝代興衰無疑是同步的,莊頭村也同樣。莊頭的近鄰甘潤村現還存建有商代的湯王廟,殿宇規模氣勢恢宏,證明商之前農耕經濟在這一帶早已進入發達成熟階段,成湯的影響流傳至今香火不絕,這一佐證足以說明莊頭的曆史淵源。上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遷徙與尋找棲息地的過程中,發現最理想的生存空間首要考慮到水、土、空氣、溫度,以及環境構成諸元素,尤其是自然災害的影響與防控、減災功能等。再從漢字的“仙”字考證:“人、山”即為仙。道教主張天人合一,道人自號山人,說明鍾情於山,山是當時最理想的居住條件要素。莊頭依山而建,水源相對豐富,並具有廣袤的田園,就具有上述的優越性,山西作為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原因就在於此。

    村子的西側有尖首山與伊侯山組成的山係屏障,可阻擋冬季寒冷的西風侵襲。尖首山正位於村子的西麵,山後還有一個叫“石婆婆媧”的地方,是女媧煉石補天舊址。舊時莊頭的老輩人每遇大旱,便會集體上山祈雨,據說非常靈驗。女媧補天因年代久遠無從考證,但今後仍可作為旅遊開發的儲備資源。尖首山秀峻高揚,凝固在空間,象一隻引吭高歌的雄雞,麵對旭日東升的太陽,呼喚著山下睡夢中的人們快快早起耕作,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中國的民俗中,每年從大年初一到初十,分別以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馬六牛七人八穀九果十菜一一對號入位,也正對應於以尖首山為源頭的自然地貌。前麵提到的尖首山為雞。它左側的山頭叫孟晌山曰狗為其二,因狗在中午常常睡覺,晚上守夜。右前方有一小山頭叫豬頭山,為其三曰豬。莊頭村與尖首山之間有四條土嶺為羊列為四,正在低頭吃草。四條嶺中有一段嶺又叫馬韁嶺即五,馬頭在大陽鎮的馬頭山,這匹馬是白馬寺中的一匹神馬。甘潤村東有一座山叫牛角山是其六,牛頭在高平牛頭山,牛角山僅僅是牛頭之一角而已。莊頭村及廣大的原野上遍布的村落中居住的人們,掌管著天下的萬物,取之即來十分便利,此即七。八穀即巴公的諧音,為莊頭發源的山水匯集之地。九果,在二仙掌村山頭的碧羅寺,兩隻猴子獻上了果子,命為二仙捧壽桃。最後一個元素“十”為菜,是以牛角山為序列的一共十八座斷頭山組成的一根長長的蓮藕。古人把這些地理元素與人生活關係密切的元素加以搭配,構思之巧妙,令人拍案驚奇,歎為觀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