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剛與陰柔,組成了太行山的風骨。

    千峰,巍然聳立,五嶽見之而俯首,昆侖比之而無色。這便是太行山的本色,這便是一個大丈夫的氣概。

    太行八陘,為一座山脈詮釋著陽剛的意義。

    山嶺逶迤之間,忽然閃出一條橫穀,巨澗中流,奇險天開。舍去軍事上的意義,它更像北方大漢雄偉的肋骨。

    軍都陘、薄陽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幟關陘,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延袤千裏、百嶺互連的的八條咽喉通道。每一處都是軍事家青睞的關隘,每一處都曾演繹出經典的曆史故事。

    巍巍太行,崢嶸歲月。從春秋戰國延伸到明清,兩千多年來,可以列出一長串的名字來證明曾經飄逝在太行山的戰爭煙雲。齊桓公、劉邦、漢安帝、曹操、袁紹、李世民、竇建德、劉福通……這些人哪一個不是胸懷韜略、大智大勇的英雄豪傑?一座山,將他們的名字鐫刻於山壁之間。一座山脈,是一部英雄的史詩;一麵山壁,便是豪傑的紀念碑。

    忘不了上個世紀的抗戰歲月,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與日寇在太行山浴血奮戰。一部《太行山上》的影片,一部《巍巍昆侖》的文獻,記錄了八路軍在太行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和日軍進行浴血奮戰的曆史歲月。那宏偉壯觀的氣勢,是炎黃子孫的恢宏之氣。

    太行山勢東陡西緩,西翼連接山西高原,東翼由中山、低山、丘陵過渡到平原。山中多雄關,著名的有位於河北的紫荊關、山西的娘子關、虹梯關、壺關、天井關等。

    血染娘子關。那是中華兒女的鮮血。我佇立在那兒的時候,大腦裏忽然閃過元好問《遊承天懸泉》詩中的句子:“娘子關頭更奇崛”。這座萬裏長城的著名關隘,危樓高聳,氣宇軒昂,曆經戰火煙雲的熏陶,彰顯出男子漢的陽剛之氣。正是夕陽西下時分,每一處水麵,每一塊石頭,每一枝草木,仿佛都染上了血的風采。麵對著它,我肅然起敬。

    陽剛之氣,是太行山的風骨。

    陰柔,是和陽剛相輔相成的詞語。陰柔,是更高境界的風骨。

    風花雪月,還有草木,以及鳴囀的鳥兒,這些自然的事物為一座山披上了陰柔的麵紗。我無數次登上太行山,聆聽著風的呻吟,欣賞著花的綻放,踩踏著雪的足跡,沐浴著月的柔情,鳥的聲聲啼叫將我的絲絲戀情,定格在一草一木之間。

    抹去額頭的汗水,我走進了風光旖旎的太行大峽穀。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詩意的糅合,讓我的內心熨帖。

    五指峽、龍泉峽、王莽峽、紫團洞、雲蓋寺、水妖洞、真澤宮……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態的山石,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引人入勝的溶洞。這一處處細節,構築著一座山脈的陰柔之美。

    空穀傳響,林鳥交鳴。太行的山勢情調各異,有悠閑品茗,切磋棋藝的仙人對弈,有相互纏繞、互訴衷情的紫藤,有“超然雲霧中,不與群山伍”的照壁峰,有生生世世一語不發的樹木,有背陽處潮濕陰柔的苔蘚。超然出眾,這是道家的境界。與老子的飄然灑脫不同,老子的理念中闡釋著陰柔之氣。

    紫團山方圓百裏,古稱抱犢,風光纏綿。南五夷,北抱犢,被譽為海內不可多得之勝境。身臨其境,目睹紫氣繚繞在山澗成團,身心也會飄忽起來,便有仙人的感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