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彪擺擺手,指指案上的文卷。“伯平,你看看這幾篇詩文。”

    張鈞有點猶豫。“先生,我……不通詩賦。”

    楊彪眉心微蹙,盯著張鈞看了兩眼。“沒有要你品鑒詩賦,隻是讓你看看張紘的誌向,對照這一個多月的見聞,談談你的想法。”

    張鈞脹紅了臉,『露』出些許窘迫,拿起文章,站在燈下細讀。楊彪暗自歎息。張鈞雖是張濟的孫子,但相處這麽久,除了一些聰明,他沒看出張鈞在經學上有什麽成就。他原本想把張鈞帶到豫章,交給楊修,讓楊修幫他安排一個事做,現在看來,這個決定不太明智,張鈞幫不上楊修什麽忙,不定反倒連累他。

    如何安排張鈞,已經成了他的一個麻煩。他的父親楊賜與張鈞的祖父張濟是同僚,誌同道合,還曾經一起反對黃巾軍,他與張濟也相識,不能看著故饒子孫淪為苦役,但他也的確沒有合適的處理辦法。

    由張鈞又想到楊修,由楊修又想到孫策,由孫策又想到他提拔的那些文武,楊彪忽然不出的感慨。如果不是下大『亂』,張鈞的仕途會一路平坦,超過孫策麾下絕大多數人。張家是細陽世家,有爵位在身,又有帝師之誼,再加上那麽多與張濟共過事的朋友,即使張鈞是個庸才,他至少也能舉孝廉,或以質任入仕,做到縣令長沒什麽問題。如果人再機靈一點,二千石也不是什麽難事。可是『亂』世一來,這一切都沒了,反倒是太史慈、魯肅那樣的人脫穎而出,手握重兵,坐鎮一方。

    這是好還是壞?

    楊彪越想越多,心情又漸漸焦灼起來,長籲短歎。張鈞在一旁看得清楚,連大氣都不敢出。

    ——

    孫策到達丹陽郡界,郡丞甘琰帶著掾吏和家屬趕來迎接。

    甘琰和孫策不陌生,代理了幾個月的太守事務之後,他的精氣神更好了,走路帶風,聲帶回響,中氣非常足,到了孫策麵前,未語先笑,躬身而拜。

    “久不見將軍,將軍更威武了。”

    孫策微微一笑。“甘君辛苦了。區區郡丞,真是屈才了,我看你完全可以做個真太守。”他已經從虞翻的口中了解到了甘琰的治績,總的來,雖然算不上出類拔萃,卻也可圈可點。他麾下武將不少,能理政的卻不多,甘琰這樣的就算是人才了。再加上與陶氏兄弟的關係,他當然不能不加以籠絡。

    甘琰喜出望外。甘家也算是丹陽頗有實力的世家,他的從伯做過蒼梧太守,他的從姊嫁給陶謙,陶謙官至徐州牧,還封了侯,他當然也不會滿足於一個郡丞。陳到被孫策調到青州參戰,委任他代理太守,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做得非常用心,就是希望能讓孫策看到他的能力,如果孫策讓他做個縣令,他就心滿意足了。現在孫策當眾肯定了他成績,而且他可以做個真太守,遠遠超出了他的期待,他豈能不高興。

    看來這聯姻就是有用啊。陶謙臨死前做的這個決定太英明了。

    甘琰不敢怠慢,先引見了隨行的掾吏,孫策一一寒喧,尤其是與郡學祭酒唐固多了幾句。

    唐固字子正,年方四十,中等身材,麵皮白晳,在一群麵『色』偏黑的官員中比較顯眼。唐固原本不是丹陽人,其先來自沛郡,他的父親唐翔在丹陽做太守,後來就把家安在了句容縣,成瀝陽人。唐家也算是詩書傳家,從六世祖唐林起就是以學問著稱。唐固本人精通儒家經典,由甘琰推薦,陳到任命為他郡學祭酒,他的弟弟唐滂學問也不錯,最近正在外遊學。

    孫策詢問了一些情況,諸如郡學有多少學生,有多少是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房屋是否牢固,飲食、筆墨供應是否充足,用什麽教材,諸般事項都一一詢問。教育為本,這是從古到今的統治者都知道的原則,更何況孫策對教育寄予的希望更大,所以特別關心。丹陽文化落後,雖然郡學隻能容納兩三百學生就讀,相比於丹陽郡的人口比例實在太少,卻對提升丹陽郡的文化氛圍,發揮潛力有著重大意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