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身體動了動,似乎想話,荀攸卻在這個時候開了口。“愚以為,殺義帝,乃項羽失下之始。”

    “為何?”

    “不義。”荀攸慢慢抬起頭。“義帝空有名義,縱有自立之心,也無自立之力,項羽大權在握,諸侯臣服,大可挾義帝而號令下,以討不服。待根基穩固,再緩緩圖之。殺義帝看似去一羈絆,實則也放棄了對諸侯的道義優勢,從此諸侯平等,隻有利害之盟,沒有君臣之義,處處皆擔山東一盤散沙,以至被韓信各個擊破。”

    “那此事於將軍有何借鑒?”

    聽到虞翻問荀攸這個問題,孫策恍然大悟,不禁心中歡喜。這才是心腹啊。這時機,這手段,簡直是最合適不過了。這種事也隻有虞翻能做,其他人總差那麽一點。張紘想到了這個問題,他提議要和朝廷談判,解決這個名義問題,但他不會在這種場合。郭嘉也想到這個問題,也有可能在這個場合提出,但他不會在這裏『逼』荀攸。但『逼』著荀攸又有特殊意義,這是『逼』荀攸表態,也就是間接的『逼』周瑜表態。

    以荀攸的智商,他怎麽會不知道虞翻的用意,他完全可以用其他的答案來糊弄過去,但他不能。他如果避而不答,不僅是他本饒忠誠度有問題,連周瑜都會受到影響,除非他離開周瑜。他真要離開了周瑜,也就隻能離開他孫策的陣營了。

    虞翻的手段很粗暴,但非常管用。

    荀攸『露』出無奈的苦笑。“愚以為,於將軍而言,當務之急是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隻有取得眾人認可的名義,才能名正言順的統領五州,使他人無可趁之機。五州一體,互通有無,既可各有所指,又可握成一拳,全力一擊。周將軍正是考慮到荊豫揚三州有實力支撐出征所需財賦,才會擬定這個方案,取漢中,切斷益州對關中朝廷的供應,是為將軍爭霸考慮,並非隻為個人名利。”

    虞翻深深地看了荀攸一眼,點零頭。“多謝荀君。”

    “長史客氣了。”荀攸笑笑,坐了回去。

    虞翻端起案上的水杯呷了一口,接著道:“諸君,荀君所言乃是至理。取益州也罷,取漢中也罷,不管吳懿是否出兵襲擾襄陽在先,都是與關中朝廷為擔既然如此,難免引人非議。在座諸君或與將軍同心,其他人呢,誰又能保證?是以,攻不攻漢中且放一邊,當務之急乃是正名。若能正名,五州一體,豈止是漢中,取益州也不難。若五州各計利害得失,豫州、揚州又憑什麽協助周將軍取益州?”

    虞翻轉向孫策,拱手道:“將軍,子路問政,夫子雲:必也正名。請將軍先正名,使各州文武知君臣之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