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和諸葛亮聊了好一陣。他以前讀過一點《論衡》,都是以後世的觀念看,看到的更多是不足。最近為了能從蔡邕那裏弄到遺篇,花了些心思,又和諸葛亮討論了一些,角度與以前有所不同,看到的更多是其超出這個時代的價值,感覺大有不同。

    《論衡》沒有被當世人接受,不僅是王充本饒悲劇,更是整個民族的遺憾。這也許是一個必然,即使是現在,儒家已經被今古文之爭搞得分崩離析的時候,虞翻等人依然不怎麽接受《論衡》,足以明儒學本身強大的保守『性』。越是如此,孫策越是覺得有必要加以提倡,盡快敲碎儒家的桎梏。

    他多次督促諸葛亮多讀此書,就是出於這個目的。諸葛亮足夠聰明,又『性』務實,他沒有虞翻等饒成見,更容易接受這種看起來有些大逆不道的思想。務實會讓他走得更遠,而他走得越遠,越有能力將這種作風傳承下去,不定就能改變整個時代的軌跡。

    他比諸葛亮站得高,看得遠,可是論具體執行能力,當然是諸葛亮更強。在這方麵,能超過諸葛亮的人可能真不多,就連龐統都略遜一籌。龐統好奇謀,不太喜歡這種按部就班的政務,他就適合做個軍師,不適合做丞相。他們都做過書佐,龐統就不如諸葛亮嚴謹踏實。

    過了一會兒,郭嘉走了進來。諸葛亮連忙起身徒一旁,為郭嘉讓座。郭嘉在孫策對麵坐下,笑道:“馬孟起那麽開心,撿著寶了?”

    孫策收起笑容。“馬孟起沒撿著寶,子撿著寶了。他立呂布之女呂環為貴人,進而用並州軍向涼州軍施壓,馬騰慌了,寫家書來,讓馬超盡快回去。”

    “這廢物,真不頂用。”郭嘉嘀咕了一句。

    孫策把和馬超交涉的過程了一遍。這是他們當初計劃好的,簡單幾句溝通了一番就結束了。郭嘉關心的倒是長安細作的部署,這樣的消息居然先從馬超的家書中得知,讓他這個負責情報的很沒麵子。

    “將軍,長安的細作機構亟待加強啊。”

    “這又不是短兵相接,不爭一朝一夕。奉孝,按照預定的計劃來,不要『亂』了方寸。”

    郭嘉撓撓頭,有點無奈。不過他也沒有堅持,增加細作的部署需要大量的錢糧支撐,孫策現在很缺錢,對開支控製得比較緊。周瑜又提出了益州方略,如果討論通過,資源會向益州傾斜,關中就很難得到加強。孫策的地盤大了,對手也多了,各種開支猛增。郭嘉作為孫策的心腹,對此一清二楚,雖然心裏著急,卻也不能勉強。

    “牛輔應該開始進攻匈奴人了吧?”

    “快了。按路程算,軍械應該進入並州了。”郭嘉估算了一下。“賈詡心思很大啊,占著並州不放,還想在涼州『插』一腳。”

    孫策笑笑。對賈詡等饒動向,他倒是一點也不奇怪。郭嘉沒和賈詡見過麵,他並不清楚賈詡的真正實力和為人。對賈詡來,這麽好的機會擺在麵前,他不爭取一下就不是賈詡了。牛輔那蠢貨,為了武威、張掖兩個郡放棄了整個並州,全便宜了賈詡。

    並州出將啊,郭淮、郝昭都是並州人,更別後來的王昶、王渾父子。不過話又回來,就牛輔那素質,在並州也沒人願意幫他,遲早還是賈詡的菜。現在他又咬住王允不放,王淩兄弟成為部屬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不定最後也會選擇和賈詡結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