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什麽猶豫,孔融就接受了楊彪的建議,收拾行裝,起程去長安。與他同行的還有禰衡。袁譚沒有攔著,設宴為他們餞行,還送了一筆豐厚的程儀。他對這兩個人都沒什麽好感,一是名不副實,誇誇其談,而且嘴特別臭,搞得人人側目,影響團結;二是這兩人都是袁熙引薦的,在鄴城到處為袁熙好話,對他並不友好。

    但是對於鄭玄,袁譚堅決不同意他離境。他采用了軟硬兩手,軟的一手是為鄴城設立學堂,請鄭玄為祭酒,登堂開講,並承諾為他著書注經提供人財協助,仿蔡邕例,又征召他的弟子為官,其中尤以崔琰為最,出任車騎將軍府長史,其他幾個弟子如國淵、許慈等也分別各隨所好授予官職,縣令長不乏其人。

    楊彪忙於拜訪冀州名流、賢士的時候,袁權也沒閑著,她拜見了郭圖妻李氏,轉達了郭嘉妻鍾夫饒問候,並奉上豐厚的禮物。在此之前,李氏對郭嘉夫妻都沒正眼看,可是時移事遷,如今郭嘉成了孫策身邊的心腹,鍾夫人也成了袁權的閨蜜,她自然不能再掉以輕心,拉著袁權拉起了家常,了解潁川的情況。

    官渡之戰後,孫策對潁川世家進行清洗,郭家也不例外。郭圖早就將家人遷到了鄴城,人員沒有傷亡,隻是家裏的產業都被沒收了。不過袁權向李氏保證,這隻是公事公辦,郭家的損失已經用其他的方式補償,暫時由鍾夫人保管、經營,獲利甚厚,隻要李氏需要,鍾夫人隨時可以將這些產業以私饒名義逐步轉到鄴城,保證他們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

    李氏倒也不擔心。事實上,郭圖的生活一直很優渥,郭嘉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他的孝敬,各種新奇貨物源源不斷的送來。有了袁權的承諾,將來如果在冀州呆不下去,郭圖大可以拂袖而去,回到潁川養老,做個富家翁。

    袁權隨即提出了自己的來意:接辛氏族人離開鄴城。

    李氏將袁權的要求轉告給郭圖。郭圖權衡了一番之後,找到了袁譚。袁譚心知肚明,嘴上卻再三推辭,直到郭圖,孫策這麽做自有其險惡用心,他願意花代價來接辛氏族人,不管成不成,辛氏兄弟都會感激他,如果因為你的反對而不成,辛氏兄弟就會恨你。不僅辛氏兄弟恨你,荀攸也會恨你——荀攸的姑姑嫁入辛家,生有一子辛韜,現在也在鄴城。與其如此,你不如接受孫策的要求,而且要做得比他還到位,禮送辛氏族人離開鄴城,留個善緣。

    袁譚很勉強地答應了,算是給郭圖一個麵子,化解兩人之前的尷尬。

    經過一番運作,袁權見到了辛毗的家人,其中包括辛毗五歲的女兒辛憲英和四歲的兒子辛敞。辛毗離開鄴城時,辛敞還在娘胎裏,出生之後就沒見過辛毗,現在終於能離開鄴城,一家團聚,他們都非常開心。袁權與辛憲英最為欣賞,從這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數日後,楊彪再次起程,趕往兗州。

    袁權帶著辛氏族人相隨。剛過黃河,還沒進濮陽城,袁權便安排人將消息用快馬送往南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