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搖搖頭。“三峽灘險水急,大型樓船下行還好,上行難度太大,暫時還找不到好辦法。我的想法還是先取漢中,截斷益州與關中的聯絡。”

    孫策眉頭微顫,隱隱覺得不妥,但他卻沒有急著發表意見。“為什麽?”

    “一來有理由,你與袁紹對陣時,吳懿曾出兵騷擾,被徐晃擊退,我們出兵漢中,師出有名。二來益州是朝廷手中幾乎是唯一的財賦來源,切斷益州與朝廷的聯絡,朝廷就無法坐大。伯符,從各方麵收到的信息來看,子聰慧,隻是受限於關中人力、物力,這才難有作為。如果被他抓住機會,就算不能中興大漢,割據一方也是綽綽有餘。袁家四世三公便能如此,大漢四百年的基業又對人心有什麽樣的影響力?如果子展露出英主之姿,人心思漢,下事未可知。別的不,黨人最近的變化便是征兆。”

    “黨人?”孫策立刻警覺起來。“他們有什麽變化?”

    “王允去世,以他為首的老黨人相繼沉默,已經無法左右子,現在對子影響最大的是荀彧這樣的少壯派。荀彧原本唯王允馬首是瞻,一心以改朝換代為目標,認為大漢火德已終,隻有新朝才能帶來太平,但這幾年的大亂讓他改變了主意,他現在更希望輔佐子,中興大漢。”

    孫策心情有點沉重。從荀彧拒絕張紘的邀請,執意要去長安,他就知道荀彧會成為保皇派,可是現在聽到這個確切的消息,他還是有點失望。荀彧也許不能上陣殺敵,也變不出糧食,他在關中的新政不過是對南陽的模仿,但他代表著一大群饒態度。

    劉巴、劉曄隻是其中的代表而已。以曆史上曹操的實力,建安末年的子早已淪為傀儡,還有那麽多人前仆後繼,阻止曹操邁出最後一步,更何況現在子還有一戰之力。周瑜要攻取漢中,切斷關中與益州的聯絡,主要還是想削弱朝廷實力,拿下益州,朝廷的希望就渺茫了。

    “關中四塞,本是易守難攻之地,隻是人口流失,朝廷難以自給。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子就食益州,形勢將如何變化?”

    孫策心裏咯噔一下,後脊梁開始冒涼氣。他意識到了危機所在。關中人口損失太大,短時間內無法恢複。如果考慮到整個氣候的變冷趨勢,關中的形勢很難逆轉,不管朝廷怎麽努力,關中都很難再現府之國的盛況。可是益州不同,益州簡直就是一個放大版的關中,如果子退守益州,維持一個割據政權綽綽有餘。更要命的朝廷還控製著關中,這可比曆史上的劉備強太多了,簡直就是一個降中對的變形版,攻也許不足,守卻綽綽有餘。

    “公瑾,這是你猜的,還是有人向子建議了?”

    “我猜的。但朝廷不乏人才,向子提出這樣的建議是遲早的事,也許已經有人提出了,也許即將有人提出。伯符,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一旦子退守益州,再留一大將鎮守關中,與冀州相呼應,我們可就腹背受敵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