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番溫存之後,麋蘭潰不成軍,伏在孫策胸口不想動彈。她汗出如漿,體香更加濃鬱,在孫策鼻端縈繞不去。孫策卻精神抖擻,頗有神足不思睡之意。見麋蘭無再戰之意,孫策伸手取來扔在一旁的經卷,就著燈光,展卷而讀。

    正如諸葛亮介紹的那樣,這《四十二章經》和《論語》差不多,並沒有係統的介紹佛教經義,粗看起來,就像一篇去惡勸善的教文字,大概是抄寫的原因,文辭算不上典雅,還有不少錯別字,生澀不通之處也不少,與孫策熟悉的那種文辭優美的後世佛經相去甚遠。

    由此可見,一個優秀的翻譯對文化的傳播何其重要。

    “你怎麽還不睡?”麋蘭努力的睜開眼睛,看了一眼孫策手中的佛教,嘟囔著,又閉上了眼睛。“夫君,此刻不宜讀經,有不敬之意。”

    “嘿嘿,這有什麽不敬的。”孫策一邊讀經一邊道:“真正的覺悟者是不會在乎這些的,隻有半通不通的人才會在乎那些外在的儀禮,唾麵自幹可是浮屠的拿手好戲。你看這一段……”

    麋蘭抬起雙手,捂著耳朵。“不聽,不聽,我不聽。”

    孫策嘿嘿笑了兩聲,沒有再和麋蘭爭執。他雖然沒讀過《四十二章經》,可是當年附庸風雅,也讀過諸如《金剛經究竟什麽》之類的普及讀物,也讀過一些介紹佛教世界觀的書。他不信教,但他不反對佛學,如果以有一種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宗教,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有其合理的成份,也都有牽強的地方,區別隻在比例多少而已。

    佛教能成為世界性的大宗教,引無數哲人智士折腰,自有其深邃之處。隻不過經書雖好,防不住歪嘴的和尚,當佛教成為一個職業,裏麵的汙濁就難以避免了。這也不是佛教獨有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宗教都如此。儒學推崇聖人,偽君子同樣橫行於世。宗教的目標是超凡入聖,但絕大多數人終究隻是凡俗,所謂信教不過是嘴上而已,真正以身奉道的人少而又少。

    經文並不長,也就兩千餘字,孫策很快讀完。他的感覺和諸葛亮差不多,沒有必要強禁——實際上也不可能——但也不能放縱,不能提供讓佛教大行於世的經濟基礎,對社會也好,對佛教本身也罷,都不是好事。當和尚開公司,禪院要上市,所謂的修行也就成了一個笑話。

    聽著麋蘭平穩的呼聲,聞著鼻賭清香,孫策的思路出奇的清晰,大有識海空明之意。

    ——

    第二一早,孫策找來諸葛亮,詢問他與浮屠道人見麵的情況。

    諸葛亮麵色疲倦,雙眼通紅,還頂著兩個黑眼圈,一看就知道熬了夜,甚至可能根本沒睡,洗個冷水澡,讓自己清醒一下就趕來了。一見麵,還沒話,他就遞上一卷厚厚的報告文書。

    “將軍,這是我與浮屠道人見麵的摘要。”

    孫策接過摘要擱在手邊,輕輕地拍了拍。“一夜沒睡?”

    “睡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有點不好意思。“關係到軍中將士,不能有絲毫閃失,我想盡快解決這個問題,以免失控。”

    “你勤於事,敏於行,這當然是優點,但凡事過猶不及,還是當以身體為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