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軍中有人信浮屠的事他早就聽到報告了,但他認為個人信仰什麽,不宜過於嚴格,更不能寄希望於強製性的措施來禁止,隻能加以引導。饒身體可以禁錮,心裏想什麽,任何人都無法強製。

    “照你這麽,我們隻能聽之任之?”

    郭嘉搖搖頭,在孫策對麵坐下,拿起還沒吃完的糕點,先往嘴裏扔了一塊,連連點頭。“不錯,不錯,這是袁夫饒手藝,其他人做的總之差點味道。”見孫策神情鬱悶,他笑了笑。“將軍,我問你一個問題,都秦用法家治國,二世而亡,其實我們都知道,漢承秦製,用的還是法家,隻不過開始多了一個黃老的皮,後來黃老不適用了,又換成儒家。秦時,儒家是反對帝製的,後來到了孝武帝時,儒家獨尊,卻沒提去帝製,為什麽?”

    孫策笑了一聲:“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如果儒家不承認帝製,別獨尊,連能不能存在都不好。”

    “存在還是能存在的,墨家、道家都不讚成帝製,不是一樣存在,隻不過士人無法因此入仕,墨道也就無法成為顯學,與儒家不可同日而語矣。試問如果不是朝廷立五經博士,博士弟子可以為郎,隻是一味提倡儒學,儒學就能獨尊嗎?”

    孫策抱著手臂靠在亭柱上,若有所思,沒有再什麽。他知道自己有些過敏了,忽視了官府在社會風氣中的引導作用。後世佛教造成諸多人力、物力的浪費,固然和佛教的一些特點有關,但關鍵還在於皇帝和權貴的推動,將這些問題放大了。皇帝崇佛,上行下效,權貴們隨之響應,才會有大量的社會財富被用於佛教、造像這些華而不實的工程。隻要官府保持清楚,佛教根本不會有這麽大的破壞作用。

    佛教傳入中原,什麽時候真正被消滅過?但曆史還是有治世,有亂世。所以這根本不是佛教的原因,至少主要不是,而是社會上層階級的風氣所致。漢代佛教不彰,卻有一個類似的弊端:厚葬。因為儒家尚孝道,視死如生,從上到下都有厚葬的風氣,子即位便營造陵寢,百姓雖然沒有資格建陵,卻也盡可能的大肆操辦喪事,以至於傾家蕩產。

    孫策有一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將陣亡將士的遺骸送回原籍安葬,這是一項非常大的開支。初步估計,為了運送這些遺骸,他至少要花費兩千萬,陣亡將士的家屬還要購置陪葬品,又要花掉不少錢,官私合計,總費用至少五千萬。

    被沉重的經濟負擔影響,薄葬之風已經漸漸抬頭,儒家禮製受到抨擊並瓦解,經濟壓力是關鍵。

    “那幾個浮屠道人來浚儀,很可能是為了見你。沒有你的支持,再多的人信也沒用。至於軍汁…”郭嘉伸了個懶腰。“按照軍令處置就是了,訓練不合格的,不肯吃牛肉的,不肯向上官行禮的,一律按規定處罰。不過,我還有一個更好的設想。將軍,你想不想聽聽?”

    孫策瞥了一眼郭嘉,笑道:“看你這一臉的不懷好意,估計是大眨”

    “哈哈,大招談不上,隻不過看看他們的信仰究竟有多堅定罷了。我打算把這些信浮屠的將士集中起來,單列一營,他們平時可以按浮屠的規矩修行,不吃肉也行,過午不食也行,不向上官行禮也行,但作戰時充作敢死士,配備最簡單的武器,讓他們衝陣,給他們一個奮戰而死,追求來生的機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