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有備無患,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尤其是軍隊,這時候不能亂。

    “你看著處理吧,有什麽需要,及時跟我。”

    袁權有些遲疑。“事……倒是有一件,就是不知道合不合適。”

    “能讓你這麽為難,看來不是一件事。”孫策笑出聲來。“你自己先想好,覺得適合就,覺得不合適就暫時不要,等到合適的時候再。”孫策看向遠處。“高柔很快就到。”

    袁權考慮了一下,站了起來。“反正也不急,我再考慮一下吧。”

    孫策斜睨了她一眼,笑而不語。袁權翻了個白眼,轉身下去了。看著她一步步地下了山,孫策暗自歎息。每個人都有每個饒執念,聰明如袁權也無法避免。大概是感覺到孫策的目光,袁權走得非常穩重,除了裙擺,身體的其他部分紋絲不動。但即使如此,她的成熟風情還是和夏日的陽光一樣燦爛。

    二十三歲,正是女人最美的時候。

    看著袁權消失在樹蔭中,孫策轉身叫來諸葛亮。“孔明,你對浮屠之了解多少?”

    “略知一二。”

    “來聽聽。”

    “浮屠之略近黃老,主旨也是講清靜無為,止欲去殺,其修行之法也近乎方術,區別並不大。隻是他們要求更嚴,要想修成大道,最好是離群索居,別妻去子,聽浮屠的神就是放棄了俗世的榮華富貴,出家修行十餘年,最後才修得大道的。浮屠正式傳入中原是孝明帝時,據孝明帝夢見神人,有人是西方之神,後來派人入竺求法,帶了一些經書回來,在洛陽建白馬寺譯經。這些經籍很玄妙,一般人不太能懂,隻有一部四十二章經比較淺顯,和孝經相似,信浮屠的人大多讀那部經文。”

    “你讀過嗎?”

    “讀過。”諸葛亮頓了頓,又道:“我不太讚同這些浮屠教義,尤其是見過笮融行事後。”

    “為什麽?”

    “其一,這些浮屠教義太過無為,比老子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合聖人中庸之道。其二,浮屠教義玄遠,但百姓愚昧,大多不能識其妙,他們之所以信浮屠,隻不過生逢亂世,生死無常,求個安慰。人窮呼,世亂敬鬼,這是人之常情,有安撫之功,卻無補於世事,黃巾之事即是前車之鑒。況且笮融能大行其道也不是靠教義,而是靠設酒飯,複力役,虛耗錢糧,更別耗費重金,造浮屠之寺,勞民傷財,其禍烈於窮兵黷武、戰事災疫,為政者不可不防。”

    孫策興趣大增。諸葛亮的看法和他很接近,他對佛教最大的反感就是勞民傷財,大量的民脂民膏投入佛寺、造像之類的事,大量的人口成為不納稅、不服役的化外之民,國家財賦空虛,戶口不足。佛教就是一個無底洞,一旦流行開來,有多少人力、物力都填不滿那個坑。作為哲學了解研究,他不反對,作為一個世俗實體,他絕不允許。

    “那你,如何才能禁止?”

    諸葛亮搖搖頭。“將軍,堵不如疏,縱使有諸多不足,浮屠之也有安撫之用,斷然禁止不太可能,不如取其義理,聊備一,譬如諸子,學者研究即可,推行則不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