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於重掐著手指盤算了一下。“差不多了。”他隨即又問:“將軍,你能做主嗎?”

    董襲笑了。“這個不用你擔心,我給你立字據。到時候如果將軍不批,我自己掏錢買米賠給你。”

    “這可不是數目……”

    “的確不是數目,可是明廷也要知道,如果臨潁失守,讓麹義毀了屯田的收成,那就不是十二萬石米的事了,是一百二十萬石。”見淳於重語氣鬆動,董襲暗喜,趁熱打鐵。“明廷學識淵博,胸懷下,應該比我們這些武夫看得更遠。臨潁的百姓是人,我們身後的潁陰、許縣百姓也是人,你對吧?”

    淳於重仔細想了想,接受了董襲的建議,征發一部分民夫協助董襲守城,清理護城河,建造守城器械。不過他還是要求董襲先向孫策匯報,最好能得到孫策的承諾。畢竟十二萬石不是數目,如果孫策不同意,董襲也許能拿出來,但肯定壓力很大。

    董襲同意了。他以自己不擅文辭為理由,請淳於重代筆,寫了一封報告。淳於重寫好後,他又是誇淳於瓊文章寫得好,又是誇淳於重書法棒,接著又誇潁川人傑地靈,奇才輩出。淳於重雖然啼笑皆非,卻還是抵擋不住董襲的熱情,同意在得到孫策的批複之前先發布命令,調集人手。

    董襲大喜,在報告上加蓋自己的官印,派人用快馬送往潁陰。看著淳於重匆匆下城,帶著掾吏們去征發民夫,他才鬆了一口氣,誇張的抹了抹汗。

    “跟這些書生打交道真麻煩,嘴都破了,我現在算是體諒到將軍的不易了。”

    一旁的親衛笑了起來。“那當然了。這淳於縣令還算是講理的,至少比陳君那子強太多了。”

    想起陳群,董襲拍拍後腦勺,也很無語。

    孫策的回複很快。僅僅隔了一夜,第二清晨,董襲就收到了批複。孫策不僅同意了董襲答應淳於重的條件,還要將這個辦法推廣到潁陽、陽翟,隻要能守住城,哪怕是顆粒無收,百姓都不用擔心沒飯吃,由屯田的收成來兜底。如果還不夠,還可以從汝南調運。總之一句話,絕不會讓一個百姓挨餓。

    在命令之外,孫策還給董襲帶了一句話,隻有三個字:幹得好!聽到這三個字,董襲樂開了花,所有的委屈和鬱悶都不翼而飛,渾身充滿了幹勁。

    有了孫策的承諾,淳於重徹底放了心。他沒見過孫策,但他對孫策有信心。去年豫州大疫,孫策為救百姓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深得人心。他親自出麵向百姓宣布孫策的命令,希望所有人能和董襲並肩作戰,守住臨潁,守住潁川。

    淳於重官聲不錯,再加上孫策的承諾,臨潁百姓很快就響應號召,組織起來夜以繼日,協助董襲加固城防,清理護城河,收集所有的船隻,監視麹義的斥候、細作。五後,當荀衍帶著一萬大軍趕到潁水以西的時候,臨潁的城防已經初肯規模,至少看起來像那麽回事。而那些沒來得及收割的麥子則被燒得精光,田野裏倒處都是灰燼,濃煙滾滾,薰得人睜不開眼睛。

    麵對此情此景,荀衍措手不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