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友等人雖然有些不服,卻沒有反駁。正如龐統所,他們的確想著一戰成名,可初次上陣,又是與數量超過自己的對手較量,各種失誤在所難免。如果主動進攻複甑山,傷亡恐怕也不會,守城就好多了。第一次上陣,誰也不想吃敗將,先適應一下總是好的。

    龐統接著解整個戰略。孫策對青州很重視,安排的人馬不僅僅是沈友這一路,還有太史慈。沈友將袁熙牽製在複甑山一逼,可以減輕太史慈的阻力,方便他突入濟南、平原,切斷冀州方向的援軍。一旦太史慈得手,袁熙就兩麵受敵,退路被截,不僅可以擊敗他,甚至有可能全殲。如果運作得好,還可以順勢完成打擊青州世家的任務,奪取他們的耕地,方便接下來的屯田。

    丘陵之間雖然也有土地,可是最好的耕地還是在西部諸郡國。搶占青州西部,打擊世家豪強,奪回被他們兼並的土地,屯田積穀,才有可能維持對幽州的控製,並對冀州產生威脅。沒有足夠的糧草,公孫瓚才不會聽話呢。孫策還要從遼東買馬,大亂之世,糧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貨,在青州屯田,可以減少轉閱消耗,降低成本。

    總之一句話,青州對孫策非常重要,既是插入冀州的尖刀,又是連接幽州的橋頭堡。正因為如此,孫策才會將這個任務交給沈友來執校

    沈友很慚愧。接受命令以後,他反複考慮,還特地走訪了一些青州人,了解青州的地理山川,自認為準備充足,對孫策的計劃把握很全麵。聽了龐統等饒解,他才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並不僅僅是青州,而是孫策征伐下的重要一環。

    這才是龐統來協助他的意義。龐統不僅僅來幫他出謀劃策,更是貫徹孫策戰略的代言人。論對孫策整體戰略的了解,他哪比得上龐統。龐統年紀雖,卻已經跟著孫策征戰四五年了,經曆的大戰讓他望塵莫及。這兩個月的矜持一點意義也沒有,班門弄斧,徒惹龐統發笑。

    沈友去了好勝之心,虛心向龐統請教。

    龐統早有準備,提出了一套戰術方案。

    劉辟駐軍夷安。淩操溯汶水而上,搶占安昌。張允則沿水而下,搶占下密。有田楷的指示在先,這兩個縣的令長都知道這是援軍,不是敵人,應該不會抵抗。淩操、張允得手後,各留下千人守城,再派人接收周邊各縣,然後率部向複甑山進發。

    得到淩操、張允的消息後,嚴白虎住淳於,看守輜重,居中策應,沈友逼到複甑山下,與顏良對峙,牽製顏良的兵力,為田楷突圍創造機會。沈友可以嚐試攻擊,讓各部試試身手,適應一下戰場氣氛,聞聞血腥味。有兩倍的兵力優勢,可以將危險性降到最低。顏良是袁熙麾下最善戰的將領,是一塊很不錯的礪石。如果能戰勝他,並且將損失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將來再迎戰袁熙率領的主力就更有把握了。

    沈友覺得有理,依計行事,分部諸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