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選擇這片地形作為陣地的時候,就為自己和麹義各挑了一個土坡作為中軍。一高一低,相距六七百步,高的在北,留給自己用,低的在南,留給麹義。

    站在坡頂,他能將整個戰場盡收眼底,包括麹義的中軍。從張合追趙雲到達戰場開始,劉備有一大半的注意力就落在這裏,哪怕是麹義派人攻擊他的中軍也不例外。兩個土坡離得太遠,他看不清麹義,甚至認不清將旗,隻能隱約看到有將旗移動。當張合的將旗向東側移動的時候,他並不知道麹義派出的是哪個將領,但他能從將旗的形製大致猜得到這個將領的級別,大概有多少人。更重要的是,他猜麹義這是要對付左翼的關羽。

    關羽所在的左翼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麹義接連七次進攻,一次比一次猛烈,一次比一次壓得緊,關羽能堅持到現在已經大大超出劉備的預料。這一方麵要歸功於這大半年的嚴格訓練,另一方麵也要歸功於關羽個人,不僅是他的勇武,還有他對士卒的體恤。

    也許是出身不同,諸將之中,關羽對士卒最關心。與他對士大夫的橫眉豎眼截然不同,他待士卒如子弟。在這一點上,他和孫策非常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孫策也體恤士卒,但他隻將吳會籍士卒稱為子弟兵,關羽卻是待這些幽州籍士卒如子弟,不僅關心,而且護短,為此和他、張飛都發生過衝突。

    所以他麾下將士訓練時不惜力,作戰時不惜命,每次校閱都和拚命差不多,不拿冠軍就跟死了人一樣,看到誰都沒好臉色,直到下一次將冠軍奪到手。

    一旬一校,一月一大閱,關羽來之前,張飛、田豫基本六四開。關羽來了之後,他一人獨占七成。

    這也是劉備對關羽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麹義麾下最精銳的力量是他那八百涼州勁卒,個個是對付騎兵的高手,讓公孫瓚在界橋吃苦頭的就是他們。麹義在黑山作戰,每到僵持不下的時候就會派這些人上陣,往往能一戰定勝負。

    可是劉備沒想到麹義會一上來就揪著關羽不放,連續七次攻擊,一副不打倒關羽誓不罷休的架勢。眼看關羽久戰力疲,麹義還不放過,又派人增援強攻。如果關羽被擊潰,劉備就等於折了一臂。當麹義再派出西涼勁卒決勝負的時候,他沒有同樣的力量反擊。

    劉備咬咬牙,派人傳令趙雲,讓趙雲移動到左翼和中軍之間。如果關羽主動求援,那就讓趙雲策應關羽。如果關羽不同意增援,那就在由趙雲建立起一道防線,作為新的左翼。以他對關羽的了解,可能性最大的還是後者,不拚到最後一人,讓關羽開口求援是不可能的事。

    趙雲在後陣休整,接到命令,立刻趕到劉備和關羽之間。他衝在最前麵,來到陣前,一眼就看到了張合的戰旗。再看看張合的位置,他不禁暗自叫苦。不用,張合這是衝著關羽來的。如果是平時,張合真未必是關羽的對手,可是現在關羽連戰數陣,早已力疲,張合又是精細之人,善用綿密功夫,克製住關羽的可能性非常大。

    趙雲不敢大意,一邊派人通知劉備,一邊做好接戰的準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