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溫若有所思。他這一路走來,首先看到的是徐庶,最近看到的楊修,這些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最長的張紘、張昭也不過四十出頭,精力充沛,行事果斷,甚至有些不計後果、不擇手段。袁紹是什麽樣的人?他年近半百,恐怕沒精力像孫策這樣練兵,也沒辦法像孫策這樣夜以繼日的處理事務。他身邊的那些人大多養尊處優,也沒幾個人能吃得了這樣的苦。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袁紹身邊那些人背後都站著不同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利益考慮,要多方權衡,不像孫策麾下的這些人大多出身寒微,沒什麽好顧忌的,一心跟著孫策攻戰,建功立業。

    趙溫輕輕歎了一口氣。“袁本初從容半生,拚勇鬥狠,的確不如孫氏父子。”

    楊修暗自發笑。趙溫還真是嘴硬啊,到現在還不肯麵對現實,這又豈是拚勇鬥狠這麽簡單?不過他沒有戳破趙溫的掩飾,畢竟要給前輩長者留點顏麵。

    “不過,這也不是什麽壞事。”楊修慢悠悠地道:“袁本初不臣之心已明,若非公孫瓚據於北,孫將軍奪東南,荀文若又建遷都之策,避其鋒銳,朝廷已是覆巢。袁紹敗了,也算是朝廷去一心腹大患。短期內,州郡割據,縱有人想改朝換代也沒有足夠的實力一統下,貿然行事隻會淪為眾矢之換,招致群起而攻。對朝廷來,又多了不少斡旋的機會。”

    趙溫微微頜首,同意楊修的看法,隨即又歎息道:“可是關中大旱,人口流失,朝廷根基已空,如何能複興,連糧食都要受製於人?”

    “形勢當然很嚴峻,不過比起新莽居攝,眼前的形勢要好多了,至少還有趙公、令君這樣的骨鯁之臣,陛下雖然年少,卻聰慧過人,有明主之相,比孺子強出不吝千萬倍。隻要君臣同心,勵精圖治,中興還是有希望的。關中糧食緊張,豫州何嚐不是?這一戰縱能取勝,豫州也會元氣大傷,無法再進,隻能休兵殖穀。如果不能取勝,孫將軍甚至可能會放棄豫州,退守荊揚。”

    趙溫鬆了一口氣,再次點頭。“是啊,豫州無險可守,百戰之地,這一點大不如關鄭”他想了想,又笑了起來。“德祖,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有一句,你還沒。不論孰勝孰負,對陛下來都是機會。”

    楊修瞅瞅趙溫,也笑了。“是啊,希望陛下能抓住這樣的機會。”

    “有一件事,也許是機會。”趙溫挪了挪,向楊修靠近了些,把孫策想以糧食換東觀藏書的事了一遍,最後問道:“德祖,你覺得可行嗎?”

    楊修十手交叉,換在腹前,仔細想了想。“事急從權,我看行,隻要……”他莞爾一笑。“趙公願意背負這罵名。”

    趙溫已經想了一下午,此刻見楊修讚同,他撫著胡須,輕笑道:“如果能為大漢中興出一份力,些許罵名有什麽可怕?我隻擔心名望不足,所以,我想與令尊一同上書。”

    楊修一愣,苦笑道:“趙公,你這可有失長者風度。”

    趙溫哈哈大笑。他伸手按在楊修手上,輕輕拍了拍。“德祖,為了大漢,委屈你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