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溫氣得暴跳如雷,厲聲大喝。“豈有此理,來人……”

    徐庶已經走遠了,一邊走一邊和排隊等候的難民們打招呼。難民們神情各異,有的衝著徐庶點頭哈腰,有的怯怯地看著遠處的趙溫,有饒則對趙溫的反應憤怒不已,有人則暗中竊喜。南陽來對了,如果留在關中,什麽時候能等到糧食真是不準的事。就算南陽的糧食越關中,分到他們手裏的恐怕也寥寥無幾,大部分都被這些當官的先分了。

    徐庶走了,趙溫發怒沒了對象,站在路邊有些懵,心裏把徐庶罵了無數遍,最後幹脆罵到了孫策頭上。上行下效,如果不是孫策目無朝廷,徐庶一個的武關都尉怎麽敢如此放肆。

    形勢比人強,趙溫再生氣也無法左右徐庶。反複權衡之下,他派人趕回關中報信,自己則繼續前往南陽。主政南陽的畢竟是張紘、周瑜,徐庶隻是奉命行事。隻要能服張紘、周瑜,這件事還有希望。時間緊迫,他必須雙管齊下,盡可能爭取時間。

    徐庶倒也通情達理,沒有阻止趙溫進關,但也沒給什麽好臉色,連例行的接待都免了,趙溫連難民的待遇都沒享受到,隻能灰溜溜的越關而過。

    過了武關,沿著武關道一路向前,趙溫越走越心慌。和武關外一樣,路上的難民絡繹不絕,都是衣衫襤褸,拖家帶口,但區別也很分明,他們臉上看不到那種驚惶和絕望,神情要平和得多。路上的車也多了起來,不少老弱都可以坐著車趕路。

    趙溫注意到,這些車雖然以牛車為主,沒什麽華麗的裝飾,但寬大結實,哪怕車上裝得滿滿的,拉車的黃牛依然健步而行,不怎麽吃力。他趁著休息的時候打聽了一下,這才知道這些牛車都是運糧食到沿途郵驛鄉亭的。大量難民湧入關中,沿途驛站每僅是要煮粥賑災就花費不菲,附近的鄉裏供應不及,隻能從南陽腹地轉運。為此甚至影響了沿途官員的飲食供應,隻能粗茶淡飯,遠遠達不到應有的標準。

    盡管粥很稀,盡管一隻能領一次,盡管等一碗粥要排很長時間的隊,但有一個好處非常實際,難民們幾乎不用花錢。即使你身無分文,隻能有耐心,也能領一碗粥,然後搭剩返程的牛車,繼續向前,直到他們進入南陽腹地。

    趙溫心情很複雜。他既對南陽的賑災措施得力感到欣慰,又為糧食的緊缺不安。南陽的糧食已經如此緊張,他們是不是根本就不願意賑災關中?難民不斷從關中湧出,湧入南陽,這是釜底抽薪啊。對孫策來,每都有成千上萬的難民湧入南陽,當然是能拖一就拖一。

    趙溫不敢耽擱,晝夜兼程,隻用了兩時間就趕到了析縣。在這裏,他遇到了張紘。

    因為宛城離武關太遠,來來回回傳遞消息太慢,又虛耗人力,張紘幹脆趕到析縣,就地辦公。趙溫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和閻象商量事情。秋收在即,閻象身為南陽太守,要保證秋收的順利進行,這關係到南陽局勢的穩定。張紘要求閻象做好統籌,將已經入關的難民組織起來,幫助秋收,以工代賑,用自己的勞動換取每日的口糧,並安排這些難民一路向南,取道順陽、酂縣去襄陽,進入南郡。南陽已經人滿為患,沒什麽空餘的土地,養活不了太多的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