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在郯縣時與陶商見麵,轉達了陶謙的意見。

    陶商這段時間壓力也很大,外有劉和步步緊逼,內有東海世家的糾纏不清,讓他不敢有絲毫放鬆。在孫策的幫助下,他及時控製了東海世家豪強,但這不等於結束,幾乎每都有客登門,鼓唇搖舌,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要求他釋放那些家主。如果不是麋竺為他擋駕,他都被那些人煩死了。

    現在有機會擺脫那些人,去豫州開開眼界,他求之不得。將事務交給麋竺,他就愉快的出發了。

    由郯縣西南行,很快進入武原縣境,陶商兄弟見了麵。得知陶商要去見孫策,陶應心裏有點不是滋味,卻又不能擺在臉上。陶謙身體不好的消息他也知道,現在讓陶商去見孫策,明顯有扶持陶商繼位的意思,他這個次子再能幹,也無法成為陶謙的選擇。

    陶應找了個機會與蔣幹私聊,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如果孫策能幫他繼位,他願意將東海的鐵官送給孫策管理,並從汝南采購所有的軍械。至於在朐縣設立水師基地的事更不在話下,隻要是孫策的船,不管是戰船還是商船,都可以在徐州境內暢通無阻。

    蔣幹心領神會,答應向孫策轉達。

    離開武原,陶商明顯感覺到了蔣幹的態度變化,立刻猜到陶應給了蔣幹什麽承諾,或者送了什麽禮。他拐彎抹角的打聽,蔣幹卻一點口風也不露,反過來勸陶商不要多想。有什麽是徐州有,孫策沒有的?陶應能給孫策什麽好處?你這樣想不好,你們是同胞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你們如果互相猜忌,誰還敢相信你們?孫將軍最反對這種事,他和你一樣是長子,但他從來不懷疑自己的弟弟。

    陶商將信將疑,但他從中聽出了兩點意思:一,孫策身為長子,從情感上會偏向他,這是他的優勢;二,孫策實力很強,不是什麽簡單的條件就能讓他動心的,要取得他的支持,就必須送他一份厚禮,最好是他急需卻沒有,而徐州有的。

    陶商暗自盤算起來,有什麽是徐州有,孫策沒有,但又是孫策非常需要的?想來想去,他想到了兩點:

    一是山。泰山名義上屬兗州,但離徐州更近。孫策要對付袁紹,占據泰山對他來非常重要,這就像在袁紹的咽喉處紮了一根刺。不拔掉這根刺,他就不能安心南下。孫策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才會派太史慈進駐泰山,協助攻擊袁熙。現在太史慈駐守任城,暫時放棄了對泰山的控製,可是孫策遲早還會再次安排人進入泰山。

    一是海。孫策建有水師,水師需要良港,需要中途休息的地方,朐縣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但隻有朐縣是不夠的,朐縣的人口支撐不起水師的後勤補給,如果從豫州轉運,又勢力要橫穿徐州。如果將朐縣的境界擴大,讓孫策能在朐縣屯田,情況就好多了。有了屯田,就要駐兵,這是陶謙不能答應的,所以現在朐縣除了水師,隻有麋家的部曲,這自然是遠遠不夠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