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返回任城,孫策將大致擬定的方案與他進行了溝通。孫堅很爽快,除了將魯肅調整到董襲之前外,完全接受了孫策的建議。又與郭嘉等軍謀一起通氣後,召開了一次論功會議。

    朱桓如願以償地位列三甲,但他前麵不是孫策,也不是孫堅——他們父子倆都不在敘功之粒對朝廷而言,他們是將領,對於他們自己而言,他們就是主君,不需要與諸將爭功——而是太史慈與黃蓋。

    太史慈糾合泰山諸賊進入東平,有效牽製了程昱的兵力,並切斷了曹昂的退路,在心理上對曹昂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曹昂最後主動撤退打下了基礎。他成為孫堅、孫策之外的第三戰場指揮者,在孫氏父子不參與論功的情況下,他是當之無愧的首功。

    次功是黃蓋。黃蓋斬首不多,但他奪取了袁譚的輜重營,繳獲了大量輜重,不僅當時對朱靈起到了致命一擊,更為接下來的戰事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大大減輕了後勤補給的壓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功比斬首之功更重要,列為次功。

    朱桓率領四千之眾,先守亢父十餘日,又破呂虔、李乾一萬三千人,斬首數超過自身兵力,所向無前,當者披靡,列為第三功。以其部摧鋒折銳,折衝陷陣,賜以無當之名,以矜其勇。

    魯肅先助朱治協防馮楷,後以一營兩千人阻擊萬人,致使朱靈孤立無援,斬首千餘,且自身損失不過百,積蒲姑陂之功,列第四。以其部嚴整,堅不可摧,賜以果毅之名。

    董襲破少勝多,擊破李進,以一營兩千人牽製朱靈五千餘人,積蒲姑陂之功,列第五。以其困而不亂,則以折衝之名。

    祖茂破朱靈中軍,破第六。

    ……

    顧徽剛剛宣讀完畢,黃蓋站了起來,連連拱手。“多謝將軍,不過我不敢當次功。我本奉將軍之命與魯校尉一起阻援,是魯校尉獨當大任,卻讓我乘虛而取輜重。實話,我當時也沒想那麽多,隻想一把火燒了。隻是火剛點起來就下了一場大雨,沒燒成。將軍列為我次功,我受之有愧,請分功與魯校尉。”

    孫堅看了孫策一眼。雖他們父子之間已經有了默契,但明麵上他還是主將,所以主持會議的是他,但列黃蓋為次功是孫策的決定,這裏麵有照顧孫堅舊部的意思。現在黃蓋不肯接受,要求分功給魯肅,自然要孫策來解釋。

    孫策慢慢站了起來。“黃校尉不肯妄居他人之功,誠為長者。不過,論功隻論戰績,不論謀劃,魯校尉謀劃,黃校尉采納,他為你充當了一回謀士,你私下謝他即可,不必分功。就像奉孝、文表等人為軍謀,每戰有功,我總不能將他們列為首功吧?老下雨滅了火,保全了這些輜重,難道我還要分功給?”

    眾人笑了,七嘴八舌的表示讚同。黃蓋撓撓頭,一時無法反駁孫策。

    孫策掃了眾人一眼,尤其是在朱桓臉上停留了片刻。太史慈列首功,朱桓沒什麽意見,列黃蓋為次功,搶在他前麵,他是不服的,而且他不是那種有什麽想法藏在心裏的人,臉色變化誰都能看得到。如果不是黃蓋主動讓功,他肯定會提出異議。不借著這個機會讓他明白,非要爭功,孫策無所謂,對他本人卻非常不利。沒有人喜歡太爭強好勝,咄咄逼饒同僚,關羽就是一個例子。

    朱桓眨了眨眼睛,梗著脖子,顯然還不怎麽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