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知道郭嘉得有理,示弱的確比示強更穩妥,袁紹很享受唯我獨尊的感覺,而且極易自我膨脹,隻要他肯示弱,袁紹就會將重心重新調整回北方,他也能因此爭取到一兩年時間。示強有可能會嚇住袁紹,但那隻是暫時的,隨後肯定會引來更猛烈的攻擊。

    示弱合理,但他就是咽不下這口氣,而且總覺得這麽示弱未必能解決問題。他都已經從中原徒江東了,還要怎麽弱?難道把豫州拱手相讓?就算他肯把豫州讓給袁紹,將荊州讓給朝廷,他們也不會罷手吧。

    既然如此,那為什麽還要示弱?

    孫策不讚同郭嘉的意見,但他沒有急著決定。他知道郭嘉不是心謹慎的人,如果有機會,他也會冒險。他之所以極力反對,還是因為示弱明顯弊大於利,得不償失,又沒有必要,所以不讚成這種帶有相當衝動性的冒險。

    “奉孝,我再想想。”

    “將軍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是的,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在郭嘉麵前,孫策不需要掩飾自己的心情。

    “好吧,希望過幾,將軍能服自己。”郭嘉聳聳肩,突然伸手一指。“來了。”

    孫策順著他的手看去。果然,黑暗中亮起一個光點,看起來像螢火蟲似的,不注意看還真發現不了。不過孫策並不擔心,幾千蟊賊而已,想動他的大營簡直是自不量力,他根本不需要親自出戰,部署好戰事,讓部下去執行,他在這裏控製全局即可。

    雖然大營裏沒什麽火把,鴉雀無聲,和休息了沒什麽兩樣,但一萬多將士沒有一個休息的,一半人在營外埋伏,一半人在大營裏待命,隻要他鼓聲一起,這些人就可以投入戰鬥。

    兩人默契的停止了爭論,起了閑話。正反意見都已經得很透,現在的分歧是選擇。這一點上,他有足夠的主動權,郭嘉有建議權,但不能代替他做出選擇,最後決定權還在他手上。

    孫策想起了豫章的戰事。賀齊還沒有消息來,應該還沒分出勝負。周瑜也沒有消息來,不知道他是什麽情況。柴桑是扼守長江的要塞,但在此之前,下爭霸之勢未成,柴桑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周瑜身邊不僅有荀攸這樣的謀士,還有李通、文聘兩員大將,劉繇應該占不到便宜。

    區別隻在於周瑜什麽時候能拿下柴桑。圍城這種事最沒譜,也可能一兩個月,也可能經年累月。如果拖上幾個月,春耕之前還沒拿下,就算周瑜不撤退,也不可避免地要擔誤時間。到了夏初再不退,就必須撤兵。夏悶熱,雨水也多,不適合作戰,尤其是對攻城方來。

    “奉孝,你對荀公達這個人怎麽看?”

    “看不透。”郭嘉搖搖頭。

    孫策很驚訝。還有郭嘉看不透的人?

    郭嘉看起來有些尷尬。“呃……荀公達情況特殊,他從父母雙亡,由大父撫養,十三歲又失去了祖父,年輕時吃了不少苦頭。幼年失怙的孩子不僅會比普通孩子察顏觀色,而且擅長掩飾自己的心情,反正也沒人關心,叫苦隻會被人譏笑。”

    孫策瞅瞅郭嘉。郭嘉在笑,卻不像平時那樣玩世不恭,眼神中有一種不出的感覺。孫策沒有再問。郭嘉雖然不是父母雙亡,他的母親還在世,但他時候也沒少受苦。世家也有貧富不均,也有勢利之人,並不總是相親相愛,一團和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