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靜製動,以守代攻。”郭嘉不緊不慢。“豫州本來就是緩衝地帶,能守則守,不能守就棄。以袁紹目前的實力而言,他想迅速突入豫州也不是一件易事。公孫瓚在後,他不敢全力以赴。我們正好以戰代練,讓諸軍熟悉一下守城戰術。”

    他頓了頓,又道:“現在打比以後打好。等他占據了幽州,擁有大量騎兵,對我們更不利。”

    孫策明白這個道理。袁紹現在還沒有徹底擊敗公孫瓚,他的騎兵數量也有限。曆史上他之所以拖到建安四年才南下,正是因為公孫瓚拖住了他的腳步,直到建安四年春才覆亡。曹操之所以建安十三年才大舉南下,也是因為他建安十二年白狼山大捷,他才真正平定北方,擁有聞名下的幽州突騎。

    不管怎麽,騎兵還是這個時代的重要兵種,機動性和衝擊力都不可忽視。他之所以讓馬超、閻行研究騎戰也是為此做準備。江東缺馬,不管他怎麽努力,他都不可能在騎兵數量上和袁紹抗衡,研究騎戰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對付騎兵。如果一定要戰,越早越有利。

    “抓緊時間去會稽吧,穩住江南,才能安心和袁紹周旋。”

    孫策露出無奈的苦笑。他聽出了郭嘉的擔心。別看郭嘉得很輕鬆,其實他也不希望現在就與袁紹交手。豫章還沒到手,太史慈還在和祖郎糾纏,吳郡雖然得手,可是和世家的較量才剛剛開始,還沒分出勝負,江南能給他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這時候與袁紹交手,江南很可能會出現反複。

    可是袁紹要來,郭嘉也攔不住啊,隻能應戰,盡可能做好準備,將危險降到最低。

    田豐、沮授之所以建議袁紹出兵攻伐,應該也是出於這個考慮,不讓他從容發展。大家都沒準備好,但誰也不想給對方機會,尤其是當他發展得太快,有趕超的勢頭時,趁他根基未固出兵幹擾,打亂他的節奏,對袁紹來雖然沒什麽利益,卻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可行方案之一。

    孫策很無奈,這就是新生力量必須麵對的麻煩啊,總要麵對既有勢力的打壓、阻撓,最後不得不以戰爭定勝負,這就是古希臘曆史學家修昔底德所的名言,也就是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

    “隻是這樣一來,吳郡的事就要放一放了,逼得緊了,反彈太厲害。”

    郭嘉擺擺手,不以為然。“吳郡不是汝南、南陽,這裏的世家、豪強還沒那麽強,吳郡之所以流民多,主要原因不是土地兼並,而是人口增長太快,墾荒速度跟不上。要不然的話,沈子正能這麽淡定?”

    “誰又在背後人?”沈友推帳而入,指指郭嘉,笑罵道:“雖然你的是實情,但這種做法要不得,有失君子之風。”

    郭嘉嘿嘿一笑。“我從來就沒把自己當君子。沈子正,你這話留半句的毛病也要改一改啊。有什麽話就直,猜來猜去的豈不耽誤時間?”

    沈友忍俊不禁。“果然是賊咬一口,入骨三分。我什麽時候話留半句了?查清吳郡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做出切乎實際的發展計劃,又豈是幾畝田的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