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令君。”

    荀彧很高興,又與劉曄交流了一些看法,越越投機,越越高興,當即起身趕往子所住的偏殿。子倒是知道劉曄這個新來的侍中,聽他有好的建議,也很滿意,立刻命人招劉曄來見。劉曄很快到了,向子行禮,自報家門。

    子勉勵了幾句,誠心向劉曄請教國事。劉曄也不謙虛,躬身道:“陛下,山東大亂,州郡各自為政,互相攻伐,強者有二:袁氏父子據冀州、兗州,孫氏父子據豫州、荊州,看似勢均力敵,其實不然。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滿下,登高一呼,下影從,袁紹自以為命在已,革命之心昭然。此逆臣也,朝廷當討之。孫氏父子出自寒微,孫堅以軍功起家,蒙先帝賞識,位登二千石,爵封列侯,討董時身先士卒,勇冠諸軍,驅董卓,掩皇陵,淨皇宮,為忠臣典範。此忠臣也,朝廷當撫之。”

    子連連點頭。“孫堅的忠勇,朝廷也是知道的。隻是其子孫策野心勃勃,恐非朝廷之福啊。”

    “陛下聖明,孫策的確有可能成為朝廷之患,但絕不會是現在。”

    子大喜,看了一眼荀彧,身體前傾。“子揚細細來。”

    劉曄舉起三根手指。“臣有三個理由。其一,孫策未必忠,卻是個孝子。孫堅忠勇,他在世一日,孫策縱有再大的野心也不敢自立。孫堅正當壯年,如無意外,至少可以活二十年。二十年之內,孫策不會有異動;其二,孫家父子出身卑微,不為世人所重,雖然占據豫州、荊州,但支持者甚寡,尤其不得各州郡大族支持,有若浮萍,需要時間慢慢經營,急則生變;其三,袁氏父子強盛。臥虎在側,百獸躡行,梟鷹在,百鳥收聲。在袁氏父子覆滅之前,孫策縱有野心也不敢自取其禍。有此三者,孫策不得不委屈求全,避退會稽,行尺蠖之計,隱忍待時。”

    子不斷地點頭稱是,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悄悄地吐了一口氣。荀彧也非常高興,隨即提到了他與劉曄商量過的問題。他知道答案,卻沒有直接稟明子,將這個機會留給劉曄。劉曄非常感激,侃侃而談。

    “陛下,臣剛才的三個理由中便有一條可解眼下難題。孫氏父子缺少人才,又有心借朝廷之勢,必不會拒絕朝廷任命的縣令長。豫州、荊州皆是大州,有縣近百,一縣需令長一人,主簿、縣丞、縣尉三人,安排數百人綽綽有餘。如果一來,朝廷可解人滿為患之難,孫氏父子根基穩固,足以與袁氏匹擔”

    子沉吟著,有些不解。“將人才送往孫氏父子麾下,豈不是養虎為患?”

    “陛下,這些人都是陛下詔書所拜,前程富貴盡在朝廷之手,他們豈會依附孫氏父子?將來不管是在荊豫為官,或是在朝廷控製的州郡為官,都會心向朝廷。以過數年曆練,脫穎而出,朝廷一紙詔書即可得能臣無數。就算有人見利忘義也是少數,不足為患。如果人心在漢,孫策又豈能自斷根基,逆眾而行?”

    子想了想,笑了起來。“好一個借雞生蛋之策。不意宗室中竟有這樣的人才,令君,你覺得如何?”

    荀彧笑道:“恭賀陛下得一賢才,此乃朝廷之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