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紘得很詳細,倒不完全是為了孫策,而是為孫權和陸遜,以及呂蒙、蔣欽等少年。孫策將這些人留在身邊有培養之意,將來都有可能鎮守一方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大局觀,他們承擔不起這樣的重任。講武堂隻能培養中下級軍官,完成基本素質的訓練,將來做一個都尉、校尉,領一營兩營,臨陣戰鬥,想要獨當一麵還需要更多的謀略見識,跟在孫策身邊無疑是他們增長見聞最好的機會。

    “奉孝得不錯,荀彧有偷師南陽之嫌,如果我猜得不錯,接下來他很可能還會建立類似講武堂、木學堂這樣的機構,尤其是木學堂,要做好防範措施,防止他挖走手藝好的匠人。宛城木學堂中有不少人是關中人,如果有機會回鄉,他們一定不會拒絕。不管怎麽,子畢竟是朝廷正朔,現在又定都關中,關中人肯定會歡迎的。將軍,你的一部分心血要付諸東流了。”

    孫策無奈的咂咂嘴。關中人之所以逃難到南陽,是因為關中大亂,無法生存。現在關中安定,又成了京師,但凡有點能力的都有可能回去,給子做官多好啊。他花了那多麽心思,付出那麽多代價,卻無法攔住他們回鄉的腳步。

    這就是道義的力量。荀彧這一招無人能擋,就像曹操擁子於許,下人如百川歸海,繈負而至一樣,曹操一下子多了無數人才,實力猛增。

    “不過將軍也不必擔心。將軍父子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為將軍效力和為朝廷效力並不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受到影響最大的是袁紹,他一直不承認子,如果突然改弦易轍,等同承認之前所作所為非法,不僅承製封拜的權力可能會失去,連車騎將軍的職位都有可能喪失。如果不承認,朝廷勢力要對他宣戰。將軍,這時候不宜為下先,順勢而為,推波助瀾,才是上佳選擇。”

    孫策沉吟著,品味著張紘這個建議中的含義。很顯然,荀彧高舉正朔大旗不僅對那些流寓南陽的關中人有效,對下士人同樣有效,張紘很可能也在其鄭他還對朝廷有眷念,至少做不到郭嘉那樣義無反顧。

    因此,他建議接受朝廷的詔書就很正常了。

    孫策抬起頭,看著張紘。“那荊州怎麽辦,江夏、南郡還要不要打?”

    張紘迎著孫策的目光,眼神清澈。“當然要打。不僅要打,而且要快,搶在朝廷的詔書到達之前攻克江夏、南郡,造成既成事實。隻是江南四郡可能要等一等了。”張紘想了想,又道:“將軍,我現在最擔心的是朝廷將你調離豫州、荊州。虎不離山,龍不離淵,一旦離開了豫州、荊州,你也許依然有用武之地,但豫州、荊州必亂。在詔書到達之前,你應該加強一下征東將軍身邊的力量,他用兵無人能敵,卻缺少能夠理民施政的人,隻有張子布一人恐怕不夠。”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