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衛氏雖然在東漢沒什麽名聲,隻是地方上的一個世家,但在河東安邑卻很有名,特別是當初衛仲道娶了大儒蔡邕的女兒時更是名噪一時。和陳留蔡氏結為婚姻,就意味著衛仲道的才學得到蔡邕的認可,將來入仕必然是一路坦途。後來衛仲道成親不到一年就死了,又讓安邑人惋惜不已,直言其福薄,承受不起這降的好運氣。

    因此,河東人對衛家娶蔡琰這件事並不陌生,有點頭臉的人都知道,王敞身為太守府為吏多年,自然清楚這件事。此刻麵對孫策的請教,他無言以對。

    漢代女子沒有繼承權。夫亡之後,如果有子,由兒子繼承家產。蔡琰未生子,所以她可以有兩個選擇:要麽繼續留在衛家,沒有財產權,但衛家必須供養她的生活;要麽選擇離開,可以帶走自己的嫁妝,但不能帶走衛家的財產。可是不管怎麽,衛家不能主動趕她走。

    蔡琰為什麽會離開衛家?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不聊事。衛仲道死了,蔡琰又沒孩子,年紀輕輕的守寡對她對衛家都不好。如果蔡琰到時候過繼一個孩子,衛家還得分他家產。對於這種沒做過什麽大官,全憑勤儉積累的中世家來,這當然不合算,找點碴子,讓蔡琰自己走就是了,反正蔡琰臉皮薄,做不了那種賴著不走的事。

    王敞對內情一清二楚,也能理解衛家的選擇,但以蔡邕的身份,把女兒嫁到衛家,那是看得起衛家,衛家這麽做多少有些不道義,這其中的心思也有違儒家道德標準,提不上嘴,不出口。讓他更擔心的還不止於此。孫策為什麽要拿衛家開刀?恐怕不僅僅是為蔡琰打抱不平這麽簡單,他是對他的態度表示不滿。如果他執迷不悟,孫策肯定還要更難聽的話在後麵。

    王敞來之前就了解過一些孫策的事,剛剛又和文雲打聽了不少,知道孫策的戰績不僅僅在戰場上,罵起人來也不弱,他自詡沒有許劭那樣的實力,不敢和孫策放對,隻能選擇認慫。惹惱了孫策,辦砸了差使,就算能活著回去,這官也丟定了。

    “這件事……可能有些誤會,我也不太清楚,恐怕無法答複將軍。慚愧,慚愧。”

    見王敞態度謙卑,認了慫,孫策不為已甚,隻是漫不經心的提了一句,蔡邕在襄陽著史,蔡琰在宛城教授兒童,她的夫君周瑜比衛仲道不知道強多少倍,這件事不用我操心,將來自會有人向衛家討個公道。

    王敞嚇得冷汗直流,更不敢替衛家話了。

    撂下蔡衛兩家的恩怨,孫策和王敞默契了很多,趁著這個機會,孫策建議王敞留在朱儁身邊任職。朱儁是太尉,三公之首,有權辟召掾吏,但他在士林中影響一般,太尉府空缺甚多。王敞不是那種自命清高的人,他比較實在,朱儁對他也比較滿意,孫策從中一搓合,這事就成了。

    孫策將王敞推薦給朱儁,順便提出讓徐晃做侍從。他覺得那年輕人不錯。王敞欠孫策一個人情,當然不會反對。朱儁見過徐晃,也覺得徐晃不錯,但他怎麽也不會相信這樣一個年輕人有名將的潛質,孫策想要,給他就是了,隻要徐晃本人願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