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有些意外,隨即啞然失笑。

    他有些先入為主了。

    司馬徽的水鏡先生之名得自龐德公,他避難襄陽期間與龐德公相識,經過龐德公評鑒才有水鏡先生之名。現在曆史改變,他根本沒有去襄陽避難,連龐德公的麵都沒見過,這水鏡先生之名自然也無從起。

    起來,司馬徽也是被《三國演義》神化得比較厲害的一個人,雖然沒有諸葛亮和關羽這一文一武神化得誇張,卻也離本來麵目差距不。在曆史記載中,他隻是一個名士,善於鑒別人倫,曾在龐統、劉廙未知名時讚許他們。學問不錯,向朗和益州的尹默、李仁都曾經師具體於他。又不慕虛名,終身未仕。像他這樣的人,在《逸民列傳》中並不少見,隻是他運氣特好,在襄陽隱居,又與諸葛亮、龐統這樣的人物產生交集,這才成為傳奇,以訛傳訛,傳出很多似是而非的逸事。

    龐統見司馬徽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故事出自《世新語》。《世新語》這本書的重點是名士風度,很多記載都是傳聞,並不是史料,後世史家多有聲明,但《三國演義》是,本來就不需要那麽嚴格,合適就用,而且越傳奇越好,隻是後人不清楚,把《三國演義》當成了史書,被騙而不知,偏偏還固執得很,振振有辭得讓人無語。

    孫策讀了很多史料,自認對司馬徽的本來麵目很清楚,但也在不自覺間受了影響,把水鏡先生這個稱號了出來。好在龐山民並未深想,隻以為是郭嘉或者其他潁川人自我標榜,為司馬徽起了這個別號,卻不知道那個人原本應該是他父親龐德公。

    “他現在在哪兒?”

    “在潁川郡學。”

    “你把他請到了郡學?”

    “不是我請的,是他自己來的。”龐山民笑道:“他不常駐,隻是有興趣的時候就來講講學,大部分時間還是閑雲野鶴,寄情於山水之間。將軍想見他嗎?他有一段時間沒來了,不定這兩會出現。將軍若有意,我約他。”

    孫策點點頭。“好,你幫我約一下,如果他有時間,我就去拜見。沒時間就算了,不必強人所難。”

    龐山民應了。兩人都很隨意,完全沒有拜訪名士的隆重。馮方早就知道孫策對名士不感冒,卻沒有親眼看過,此刻見孫策和龐山民像談普通人一樣談潁川名士司馬徽,總算相信傳言不虛。換作以前,他不定還會鄙視孫策一下,境界太低,現在他對孫策這種態度很讚同。名士嘛,就是不能太當回事,你越當回事,他們越不知道高地厚。

    在龐山民和馮方的陪同下,孫策視察了屯田的情況。屯田進展順利,隻是開始的時間有點遲,沒趕上春耕,不少地還荒著,有些種了一些應急的作物如芋頭、瓜菜之類,總體來,屯田的口糧還由潁川郡供給,龐山民肩上的擔子一點也不輕,並不像他的那麽輕鬆。

    孫策告訴他們,蔣幹趕去陳留,正和陳留太守張邈談牛如果順利的話,很快就能從陳留購進一批糧食,可以大大緩解龐山民的困境。龐山民大喜,馮方也非常高興。如果能和張邈結成盟友,不僅糧食的短缺可以得到解決,還不用直接麵對袁紹的威脅,他們也能安心屯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