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馮方的回憶,孫策本來應該驕傲自豪,畢竟南陽已經成了亂世之中的樂土,無數人去而複返,足以明他的遠見和英明。可是他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馮方開始也許有賣慘求同情的意思,但後來卻是真情流露。他是見過世麵的人,如果不是痛到心靈深處,他不會落淚。來也是,讓一個做過司隸校尉的人為了一碗粥去乞討,這種心理上的落差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在生存麵前,什麽尊嚴都不值一提。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見過了關中的亂,他們才知道南陽的好。

    張昭喃喃道:“亂世人不如太平犬啊。董卓已去,朝廷諸公都是德修學明之人,怎麽會讓形勢敗壞至此?長安不少百姓都是從洛陽遷過去的,短短兩年內連遭兩次兵災,隻怕十不存一。將軍,當此千萬人生死存亡之際,你可不能坐視不理啊。”

    孫策一驚,這怎麽和我扯上關係了?

    不等孫策話,郭嘉便搶過話頭。“張公,那麽多百姓湧入南陽,南陽已經捉襟見肘,恐怕抽不出太多的糧食。汝南世家坐擁良田萬頃,坐視成敗,不僅不出糧供軍,還趁機吸附失地農民,侵吞國家賦銳,如果張公能夠查出一半就是一筆不的數字。到時候將軍自然不會吝惜。”

    張昭不話,隻是直勾勾地看著孫策,在搖曳的燈光下,他的眼中似有淚光。孫策心中不忍,拱起手,很嚴肅的施了一禮。

    “張公,我盡力而為。”

    張昭點點頭,幽幽地道:“將軍,大道至簡,百姓日用而不之。仁義看似空泛,卻不是虛言,人心所向也絕不是一句空話。今有關中百姓去而複返,將來焉知不會有更多的人繈負而至。”

    “願與張公並肩,為下蒼生盡綿薄之力。”

    “甚善。”張昭閉上了眼睛,靠著車壁,沉默不語。

    車廂裏的氣氛沉默下來,四個人誰也不話,隻聽得馬蹄聲碎。孫策心情很壓抑。他理解張昭的心情,也想擠出一點糧食來救人,但他實際上很清楚,郭嘉的雖然無情,卻是事實。大量關中百姓湧入南陽,勢必對南陽的糧食供應產生壓力。仁義之名是好,但總得有個度,超過這個度就會適得其反。

    如何才能擠出更多的糧食?如果安置大量湧入的難民?

    孫策冥思苦想。

    江南!孫策突然靈光一現。黃巾軍不肯去江南,是因為他們有實力,覺得自己還有機會搏一搏,這些難民則不同,洛陽毀了,長安也毀了,南陽隻能短暫時停留,卻不是長住之地,讓他們去江南,他們應該不會反對。如果將他們安置在長江兩岸,從徐州運糧接濟,成本會低很多。隻要讓他們站穩腳跟,熬過收獲前的這段時間,他們很快就能自給自足,不來還會有贏餘。

    就算是大災之年,讓他們到江湖裏捕魚,也能有一口吃的啊。長沙東邊是彭澤湖,右邊是洞庭湖,北邊是長江,漁業大可有為。如果再遠一點,甚至可以入海捕魚。

    總而言之,讓他們去江南耕種,總比將他們留在南陽空耗糧食好。南陽人口多,閑地少,世家豪強也被搶得差不多了,開發空間有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