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是吳國重臣,有內事不決問張昭之稱。但孫策很清楚,張昭最大的優勢是德行,而不是能力。他學問好,名氣大,能夠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特別是孫策與江東世家衝突激烈的情況下,有他這樣一個名士坐鎮,意義非同凡響。他處理政務的能力並不突出,缺少手腕和耐心,脾氣也太硬,孫權不讓他為相就有這方麵的考慮。

    遍查典籍,張昭與吳國武不和的事屢見不鮮,臣如虞翻、嚴畯,武將如魯肅,都和張昭有矛盾,而且大多是張昭本人引起的。

    對付世家,孫策自有手段,不需要張昭坐鎮,拿他當麵旗幟就校留在身邊,他和郭嘉肯定尿不到一個壺裏去,不如讓他去教書,發揮所長。到底,他就是一個書生,而且學問還不錯。

    要姓張的,孫策更看好另一個:張紘。他是如此在意,以至於他都不願意和陶謙提及,生怕陶謙突然機靈起來,半路截胡。請張昭隻是他試探陶謙的一個借口罷。陶謙如果不同意,他也沒什麽損失。現在張昭連家都搬來了,倒讓他很意外,希望不要引起陶謙不快。

    從另一個角度來,張昭舉家離開徐州,明很多人都看到了危機。劉備南下隻是一個征兆,彭城是兵家必爭之地,大戰遲早還會再次降臨。而張昭選擇孫策,應該還是看中了孫策的強悍武力,相信他有能力保一方平安。這也算是孫策擊敗劉備的一點附帶收獲,不管孫策出身如何,能保護他們總是好的。

    張昭西行,蔣幹則馬不停蹄地踏上了征程,帶著孫策的親筆信去廣陵請張紘。為了表示尊重,孫策為蔣幹配備了一輛新式的四輪馬車,又寫了一封親筆信,表示自己對張紘的景仰,希望得到他的幫助,本來應該親自登門拜訪,隻是職責在身,不宜越境,這才請蔣幹代勞雲雲。

    孫策南行十餘日,到達龍亢,駐軍休整。

    氣漸漸的熱了,雨水頻繁,行軍作戰已經不太適宜。穿著厚厚的戰袍,披著沉重的戰甲,坐著不動都是一身汗,甲胄兵器被烈日曬得燙手,更別作戰了。自古以來,除非必要,很少有在夏征戰的。即使孫策是穿越者也不能違背自然規律,他隻能要求將士們保持正常訓練,維持狀態,做好戰鬥的準備。

    除了氣太熱,孫策沒有發起攻擊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還沒有收到朱儁的許可,不能輕易進入揚州境界。擊退劉備是他代行豫州牧的職責所在,侵入九江或者廬江就是越權了。他無所謂,但老爹不好交待。本來指望周昂主動進犯,他好殲敵於汝南境內,名正言順,現在周昂做了烏龜,他也隻能耐心等候。焦仲卿已經趕去洛陽告狀,估計很快就會有消息回來。

    龍亢最大的世家是桓家。孫策之前不清楚,現在知道了,自然要交流交流感情。不過這樣的事通常也不需要他出麵,鄭劄就能處理得非常好。等他們談得差不多了,孫策出麵赴個宴,與相關的人一起吃個飯,這事也就算結束了。推心置腹是不可能的,相安無事、維持現狀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至少要等到袁術的追諡塵埃落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