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等人大喜。人比人,氣死人。他們為了能吃飽飯,不知道費了多少心血,收獲卻依然有限。孫策一到,什麽還沒做,陶謙就送來了二十萬石糧食。葛生毛遂自薦,我要為將軍走一趟,去青州見大帥管亥,和他商量結媚事。青徐黃巾去年北伐吃了大虧,現在應該需要將軍的幫助。

    對黃巾軍的事,孫策比較謹慎。青州刺史田楷是公孫瓚所署,從大局來看,公孫瓚還是他的盟友,不能魯莽行事,破壞聯盟,讓袁紹從中取利。他叫來別駕武周,請他去一趟青州,和田楷見個麵,除了通報招攬黃巾的事,他還要與田楷聯手圍剿劉備這個叛徒。如果劉備之前接受陶謙的四千丹陽兵還隻是聯盟內部的事,勉強可以接受,現在劉備接受袁紹的任命,他就是叛徒。田楷身為劉備曾經的上官,部下出了叛徒,他沒有道理不采取行動。

    武周欣然從命。

    ——

    辛毗站在宛城內城的城門外,看著一群七八歲的孩子背著書包,三五成群的走入城門,有有笑,臉上充滿了快樂,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他在宛城轉了兩,看了不少地方,但沒有門籍,他進不了內城,隻能站在城門外看看。別的也就罷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孩子卻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首先,這是一樁德政。不管孫策是不是虛偽,能夠選拔一百名兒童入學,還提供筆墨文具,每還有一頓免費午餐供應,這就能為孫策帶來不少好名聲,而嚴格保證家境貧寒子弟的比例,更讓孫策有普通百姓中賺足了聲望,南陽世家卻不能因此有半句怨言。

    其次,這是一項很有眼光的舉措。孫策建了木學堂、本草堂,但不管他怎麽誘導,衣食無憂、不愁前程的世家子弟是不會願意去做工匠、醫匠的。孫策培養這些家境不好的孩子就是為木學堂、本草堂培養後繼力量。這些孩子識文斷字,又從開始培養,肯定要比那些目不識丁的人更容易出成績,將來再出幾個黃月英那樣的奇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孫策很實在,他沒玩那些虛的,做的全是紮紮實實的事。給他三五年時間,南陽就會被他牢牢控製。給他十年時間,南陽一郡的實力就可能超過整個冀州,到時候不用打,袁紹就敗了。

    要想擊敗孫策,要麽學他的辦法,跟他比發展順度,要麽趁他還沒有積累足夠的實力之前撲滅他,奪走南陽。相比之下,後者似乎更容易一點。隻是在公孫瓚大兵壓境的情況下,袁紹還能不能下這個決心,真的不好。

    辛毗正在出神,突然覺得有人在盯著他。他不動聲色的轉了半圈,目光落在一駕四輪馬車上。馬車的車窗半開,一個人正向他招手。辛毗仔細辨認了一下,大喜過望。他看看四周,卻沒人注意他,這才裝出一副很隨意的樣子,隨著人流,不緊不慢地走到馬車旁,停住腳步。

    “伯求先生,你怎麽會在這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