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劄簡單介紹了一下沛國的世家。曹家不算什麽,曹嵩雖然官至太尉,曹家也出了不少二千石,但曹騰是宦官,名聲太臭,沛國人一般不提他。

    現在沛國名頭最響的世家是桓家。

    桓家據是齊桓公的後人,不過那個不重要。桓家發跡於東漢初年的桓榮。桓榮治《歐陽尚書》,是漢明帝的老師。他死的時候,漢明帝親自送葬,賜塚於首陽山。首陽山是邙山最高峰,這份榮耀就足以讓桓家傲視下。

    當然,真正讓桓家經久不衰的不是那份虛名,而是子孫繁盛,並且一直位於權力中樞。眼下桓家最顯赫的是桓典,官居侍禦史,因好乘驄馬,人稱驄馬禦史,剛正不阿,名聲很好。桓典的大父桓焉官至太傅。

    除了桓家,丁家也有人在長安,丁衝為黃門侍郎,學問材器俱是一流。

    聽完鄭劄的簡單介紹,孫策自責不已。他最近軍務繁忙,又與世家為敵,知道世家看不上他,他也沒興趣去貼世家的冷屁股,把這事疏忽了。譙沛是劉邦起家的地方,後來又成為曹操的根基,絕不是偶然,這是譙沛的地理形勢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譙沛地處中原,但譙沛中間卻有芒碭山、巨野澤。劉邦為亭長,犯事之後逃入芒碭山。彭越能以一個流寇封王,就是因為他在芒碭山、巨野澤一帶遊擊,騷擾項羽的糧道。白了,這一片地方是官府控製的薄弱環節,亂世時然適合藏身,百姓從心理上就不怎麽怕,三句話不對,躲起來就是了。

    而譙沛地處中原,水土豐茂,太平時期又能迅速積累起大量財富,所以教育受重視,文化昌盛。桓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記得不錯,被稱為智囊的桓範就是沛國人,就是桓家子孫。

    鄭劄的潛台詞很清楚,你最好不要與沛國人為敵,否則別為袁術請諡,你在豫州的統治也不能長久。你是霸王又如何,武力強悍又能怎麽樣,當年彭越在芒碭山、巨野澤打遊擊,打得真霸王都丟了下。你要是亂來,難保不會有人學彭越,和你打遊擊,策應袁紹。

    孫策看著鄭劄,笑而不語。想威脅我?你還是太真了。我雖然是霸王,但我可不是項羽那個真的家夥。我的手段比他高明多了。論遊擊戰,我比你們任何饒理解都深刻。我了解的遊擊戰術就算是彭越見了也要跪,十六字真言他懂嗎?

    不過這倒是一個提醒。雖山東沒什麽特別有利的地形,卻也不是一點沒有,芒碭山、巨野澤就可以利用。如果能讓一部分黃巾軍去打遊擊,這土琵琶一彈,也夠袁紹喝一壺的。

    孫策笑得更加燦爛。“鄭君,我想舉曹孟德的兒子曹昂為孝廉,你覺得如何?”

    “將軍覺得合適就校”鄭劄的語氣聽起來有些勉強。這也難怪,沛國這麽多名士,孫策偏偏要舉曹操的兒子為孝廉,這不是羞辱沛國人嗎?

    “鄭君,我見過曹昂。我覺得他完全符合孝的標準。”孫策停頓片刻,又淡淡地道:“我這個人不喜歡玩虛的,一是一,二是二。”

    鄭劄打了個寒戰,不敢再接孫策的話題,伸手一指。“將軍,許家到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