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仔細想了一會兒。“你是袁氏經營百年?這事兒我記得呢,就是不太清楚,正想有機會再問你。還有一件是什麽?”

    “河北世家與朝廷有世仇。”

    孫策愣住了。河北世家與朝廷有世仇?這可從來沒聽過,史書上也從來沒有類似的記載。

    郭嘉有些得意的笑了,吃了一大口菜,伸手習慣性去拿酒杯,半路又反應過來,端起湯碗喝了一口。“光武皇帝起於南陽,後來因劉演之事被趕到河北。能取更始而代之,是因為他得到了河北饒幫助,真定郭家就是其中一個。光武皇帝娶郭後的時候,剛剛娶陰後不到一年,伉儷情深,娶郭後純屬不得已,陰郭兩家相爭,也埋下了後來廢後、廢太子的引子。”

    “郭後和太子被廢,河北世家的希望落空,自然不滿。建武二十八年,郭後薨,更始帝之子壽光侯劉鯉謀反的案子爆發,牽連郭後另一子劉輔,光武皇帝大怒,捕諸王賓客,牽連數千人,甚至有一家三口伏屍郭後靈堂,郭後四子皆被趕出洛陽就國。

    數年後,光武帝崩,孝明帝即位,楚王英謀反案暴發,牽涉數萬人。楚王英的母親許氏無寵,楚國弱,楚王從又和明帝交好,他怎麽會謀反,又怎麽能鬧出那麽大的聲勢?這麽一件很明白的案子,為什麽最後牽連幾萬人,子卻沒有嚴厲處置楚王英本人,為什麽案件卻拖了那麽多年?

    因為有河北集團在背後撐腰。孝明帝要打擊的也是河北集團,而不是楚王本人。所以子放過了楚王,卻將有關的幾萬人抓捕入獄。子和河北世家撕破了臉,互不讓步,連年不解,騎虎難下,給了汝南袁氏一個機會。袁安因審理楚王案活命四百餘家,名聞下。”

    孫策恍然大悟。漢代去古未遠,家族觀念很強,家族之間又有聯姻,地方觀念極重,結了仇,不是幾十年就能解的。袁家四世三公就是從袁安開始,這背後少不了河北饒支持。袁紹起兵沒有選擇老家豫州,還是選擇河北,不僅是因為河北有地勢,還因為河北有人和。在推翻劉漢這一點上,河北饒願望比袁紹還要強烈,所以袁紹一到河北,河北世家就全力支持,即使是袁紹有廢立之意,也沒聽河北人有反對意見。

    換句話,就算袁紹願意臣服,河北人也不願意,這事無解。

    那我就放心了。

    “袁氏崛起,除了楚王案之外還有一件事,在如何對待草原上的蠻夷上,袁安一直是安撫派,反對武力征伐。章和二年,車騎將軍竇憲上疏征伐匈奴,袁安就極力反對。永元元年,又因如何安置南匈奴與竇憲發生衝突,勢同水火。竇憲雖然得手,但隨後不久他支持的匈奴人就叛了,袁安再一次大獲全勝,還得到了匈奴人、烏桓饒感激。實際上,沒有河北集團的支持,朝廷根本不可能搞定匈奴人和烏桓人。”

    孫策連連點頭,怪不得袁紹死後,他的兒子袁熙、袁尚會逃到遼東,依附烏桓人蹋頓,原來根子在這裏啊。內有河北人支持,外有烏桓人支持,又有四世三公的名望,這袁家還真是深謀遠慮,老奸巨猾。

    很可惜,袁術什麽也沒撈著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