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越來越多,預示著與敵人越來越近,氣氛也漸漸緊張起來,就連孫策自己都感覺到了不的壓力。

    身處戰場與看戰爭大片的感覺最大的不同就是你其實並不知道戰場的真正情況。沒有衛星,沒有偵察機,隻有來來往往的斥候,斥候也不可能告訴你所有的情況,他們能看到的永遠隻有一個點,而且是遠遠看到的一個點,真偽難辨。

    作為將領,要通過這些點點滴滴、真偽難辨的信息拚湊出對手的動態,並做出判斷。

    這和盲人摸象沒有太大區別。不僅是對智商的考驗,更是對心理承受能力的巨大考驗。指揮的人馬越多考驗越大,所以韓信劉邦隻能統領十萬大軍,而他本人多多益善。雖然劉邦不服,但事實證明一旦超過十萬,劉邦就搞不定了,十有八九要吃敗仗。

    就孫策而言,一萬人已經是新紀錄。在此之前,他最高記錄是指揮四千人,還包括輜重營在內,實際戰鬥人員隻有兩千多人。突然增加一萬人,而且又是麵對戰力更強的西涼兵,他心裏是有些打鼓的。這可不是打遊戲,輸了還可以重來。輸了,是會死饒。

    所以《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幾次作戰,每次都受傷,孫策已經深刻地領悟到戰爭的殘酷,他不敢有任何大意。得知西涼兵即將接近,他下令停止前進,結陣待戰。

    戰鼓聲響起,傳令兵舉著三角令旗,沿著隊伍奔馳,將命令傳到各部。前軍黃忠由前進的縱隊展開為橫隊,武剛車首尾相連,護住大軍的正麵。後軍董聿也將人馬展開,向兩側延伸,護住大軍後側,與黃忠的兩翼遙遙相望。相比於前軍厚重的陣勢,後軍的陣型鋪得比較開,幾乎將中軍包圍起來。

    孫策帶著典韋等人來到黃忠陣後。黃忠有四千人,分作四個千人方陣,中間兩陣突前,兩翼各有一陣拖後,有點像垂翅而飛的大雁,所以又叫雁行陣,黃忠本人和親衛營就是雁頭。

    孫策就在雁尾的位置,是前軍和中軍的中間。他與黃忠之間隔著十排士卒,大概百步左右。前麵有旌旗阻擋,不可能一覽無餘,隻能看個大概。

    地平線外有煙塵卷起,敵人正在靠近。慢慢地,他看到列饒戰旗,聽到列饒戰鼓聲。

    兩翼出現了零星的騎兵,騎兵排著鬆散的陣形,由兩翼包抄而來,呼喝著馳過,射出幾支羽箭,衝向陣後。這些騎兵不是為了戰鬥,而是為了查看陣形,如果有明顯的破綻,他們也會發起試探性的攻擊。

    這些西涼兵服飾不一,有的穿著皮甲,還有的幹脆穿著左衽皮袍,載著氈帽,更有甚者連氈帽都沒有,露出髡頭,隨著戰馬的奔馳,發辮隨風擺動,一看就與中原人不同。

    將士們有些緊張。孫策示意身邊的鼓吹開始吹奏,雄壯的軍令奏響,士氣慢慢穩定下來。

    “嗚——”悠長的號角聲響起,更多的騎兵衝出霖平線,像潮水般湧了過來。大陣如磐石,屹立不動,騎兵遇陣而散,奔向兩側,在兩百步外立陣。

    孫策粗粗一看,對方的騎兵真不少,就他看到的就有近千人,如果對方真是五千步騎的話,這騎兵的比例已經超過百分之二十。雖南方軍隊,就算是袁紹和後來的曹操也沒有這麽高的騎兵比例,也許隻有公孫瓚可以和他們抗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