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兼並是東漢胎裏帶的頑疾,當然不能世家、豪強的土地都是強買強賣來的,那肯定不是事實,但普通百姓出售自己的土地基本是被迫的。沒有人無緣無故的不做自由民,心甘情願的成為別人家的部曲。

    部曲,某種程度上就是奴婢。不僅要賣力,有時候還要賣命。

    農民失去土地大多是因此破產,農經濟特有的脆弱性,風調雨順的時候還能勉強混個溫飽,一旦有什麽災人禍,甚至生一場病,都有可能變成赤貧。東漢儒學昌盛,孝道深入人心,厚葬的風氣從貴族向普通百姓延伸,死人也成了不可承受的負擔。為了一個孝名,出售土地往往成為民最後的選擇。

    儒家的禮可不是什麽人都有資格遵守的,得有那物力、財力才校雖孔夫子本人孝順在心,可他也不“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嗎,沒有羊的禮是很難得到認可的。

    袁術也是世家出身,閻象籍貫扶風,算不上世家,最多隻能算豪強,換作平時,讓他們把自家土地分給別人,他們是堅決不會同意的。可是現在情況危急,袁術恨透了那些背叛的南陽世家,迫切需要那些士卒的效忠,分的又不是他們自己的土地,難度就得多了。孫策一提,閻象立刻讚成,還根據自己的理解增加了幾條理由。

    當然,授田也不是登高一呼就行的,最近俘虜的士卒成份複雜,有的人是失地農民,有的人卻是不願意耕地的遊俠兒,有的則是世家的遠支,要區別對待,但這些事不需要孫策去處理,閻象綽綽有餘。孫策這時候提出這個建議就是想做個試探,並不想暴露自己。南陽可不是襄陽,這裏的世家也不是蒯家、習家可比,帝鄉的稱號可不是鬧著玩的,這種得罪饒事還是讓袁術那個二貨衝在前麵。

    諸將攻打莊園俘虜的士卒幾乎都收在自己的營中,壯大自己的實力,孫策營裏人數有限。考慮到忠誠度堪憂,孫策在精選士卒的過程中就有意忽略了那些失地農民,隻選想搏富貴的遊俠兒。當各營將士為了爭取一個授田的名額而大表忠心,不惜對曾經依附的世家、豪強大加控訴甚至誣蔑的時候,孫策可以陪著蔡邕悠閑地采風。

    蔡邕一邊看一邊搖頭歎息世風日下,埋怨孫策這個主意出得太惡毒,有損陰德,將來會有報應。龐山民聽了,忍不住和蔡邕爭論,但是不論文才還是口才,他都不是蔡邕的對手,被蔡邕虐得體無完膚。

    孫策本裙是很坦然。蔡邕都快六十的人了,讀了一輩子的聖人經典,守孝三年,衣不解帶,對禮的服膺已經深入骨髓,這樣的人讓他跟上自己的思路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他支持蔡邕著史,不等於他就對全盤接受蔡邕的觀念,曆史書同樣如此,他對蔡邕的期望在於他的淵博,能留下更多的史料,卻不能強求他擁有超出時代的史識。

    誰稀得和一老頭子糾纏啊,有這功夫,不如去和他女兒溝通溝通。看蔡邕這身體狀況,他很懷疑蔡邕能不能完成全部寫作,弄不好這事最後還要落在他女兒蔡琰身上。

    從各營轉了一圈回來,孫策知道大事已定,袁術的兵力短缺暫時可以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怎麽分配兵力的問題。宛城是要攻的,他和周瑜肯定是主力,但真正的主力卻不是他們,而是黃承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