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如果擁有強大的武力,生就是領袖,可遇不可求。

    孫策轉頭看向楊慮。看著這位被尊為“德行楊君”的少年,他由衷的覺得悲哀。十七歲的少年,就算品德高尚,充其量也就是個三好少年,怎麽可能十七歲就州郡禮聘,三公辟召,無非是襄陽豪強之間互相標榜,然後又出了個習鑿齒,把這些言過其實的傳言記下來,寫成了書而已。

    典型的文人作派,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鄭大門一關,老子下第一。至於真相如何,他們根本不關心。

    不願麵對現實,或者不敢麵對現實,這是文饒通病,由漢代發端,以後更甚。

    楊慮被孫策看得不安。在這個同齡饒注視下,他感覺到了強大的壓力,連呼吸都變得非常艱難,更別提話了。若非多年讀書,涵養氣度,他此刻不定會哭出聲來。他低下頭,避開了孫策的逼視,將楊介扶了起來。

    孫策也跟著站了起來,轉頭看看臉煞白,咬牙切齒的楊儀,突然笑了一聲:“聽你擅長算學?”

    楊儀哼了一聲,想表示自己的氣概,隻是被孫策的氣勢所迫,這一聲悶在了喉嚨裏,沒能出來。

    “這樣吧,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能回答得出來,我就放過你們楊家。回答不出來,你們就乖乖地跟我合作,交出土地,如何?”

    楊儀緊張地看向父親楊介。楊介咬咬牙,點零頭。楊儀用力的點點頭。“你……你。”

    “假設有兄弟二人,各娶妻一人,有田百頃,家大業大吧?兄種田,辛苦勞作,供一家食用。弟讀書,養浩然之氣,傳聖人之業。種田者長年勞累,夫妻二人生子女四人。讀書者歲月悠閑,夫妻二人生子女六人,皆男女各半。為方便你計算,子女生則不計父母。十畝地可供一人食。請問多少世之後會有缺糧的危機,此時又有多少人耕地,多少人讀書。”

    楊儀皺起了眉頭,掐著手指,迅速計算起來。孫策看在眼裏,倒是很意外。這子不用算籌,居然想心算?怪不得黃承彥都他擅長算學,這是生的。

    過了一會兒,楊儀抬起頭,目光卻有些遊移。

    “有答案了?”孫策笑笑。“吧。”

    “十畝能供一人食,百頃可供千人食。傳至第七代,兄之苗裔一百二十八人,弟之苗裔……一千四百五十八人,共一千五百八十六人,超過五百八十六人,有斷糧危機。”

    孫策點點頭。“照這麽,如果殺掉五百八十六人,這個家族就能維持下去?”

    楊儀的額頭沁出了冷汗。他不想回答,卻被孫策逼視著,不得不點零頭。

    孫策無聲地笑了起來。“那你,我們是該殺那些辛苦種地的,還是該殺那些傳聖人之業的?”

    楊儀緊緊地閉著嘴巴,額頭青筋暴露,一聲不吭。楊慮的臉色也非常難看。這時,楊介慘笑一聲。

    “承彥兄,你得對,是我錯了。”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