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將眾將的反應看在眼裏,更加欣賞諸葛亮,也越發佩服孫策識人。諸葛亮雖然年輕,卻有著同齡人不具備的冷靜和睿智。放眼下,能與他比肩的同齡人也隻有陸遜了。

    借著這個機會,周瑜要求諸將與軍謀深入檢討,戒驕戒躁,從這次受挫中吸引教訓。

    為了避免讓人疑心他們推卸責任,誣枉亡者,周瑜主動領過了責任,上書請罪,並正式宣布將指揮權暫時移交孫翊,自己則繼續“養傷”。

    荀攸、諸葛亮主持軍謀們探討得失,重新規劃戰事。諸將也各自反省,著重演練步卒對抗騎兵的戰術。魏延率領增員後的親衛騎作為假想敵,配合各營演練。

    數日後,孫翊統兵進逼方山,打出為祖郎報仇的旗號,向曹仁挑戰。

    ——

    正如諸葛亮所料,麵對逼到麵前的吳軍,方山上的蜀軍將領與曹仁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曹仁知道雙方的實力差距,不願輕易出擊,毀掉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士氣。

    諸將卻有不同看法。他們覺得吳軍不過如此,就該趁勝追擊,徹底擊潰他們,恢複益州的平靜。馬上就要過新年了,沒人願意在戰場上慶賀新年。

    帶著豐厚的戰利品,佩著嶄新的印綬,回到自家的莊園,喝著美酒,品著佳肴,欣賞著歌舞,享受著客人們崇拜的眼光,不比在這兒好嗎?

    雖然連戰連捷,但他們隻是作為策應兵力,除了士氣名聲,實質性的收獲非常有限,損失倒是不。

    尤其是櫻嶺之戰。為了給曹仁突擊創造機會,他們與吳軍纏鬥,損失大的超過兩成。

    如今孫翊逼到麵前,主動求戰,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怎麽能困守大營?

    難道等周瑜傷愈?

    麵對諸將的質疑,曹仁無法一手遮。

    他也清楚。他躲得過一時,躲不過一世。曹昂戰敗的消息遲早會傳播開來,到時候人心潰散,他想戰都沒機會。倒不如趁著士氣可用,周瑜未愈,再戰一場。

    如果能擊潰孫翊,或許還有一線轉機。

    曹仁與孟達走遍方山,商量戰法。孟達在交趾時與吳軍有過正麵交戰的經曆,清楚吳軍的實力,不像其他將領那麽輕浮,一會兒以為吳軍下無敵,一會兒以為吳軍不堪一擊。

    站在方山之巔,遠眺山下的吳軍大營,曹仁一時出神,久久無語。

    孟達站在一旁,負手而望。

    過了好一會兒,曹仁轉身看著孟達。“子敬,你有何高見?”

    孟達收回目光,看著腳下,想了想,又抬起頭,迎著曹仁的目光,似笑非笑。“那要看將軍想要什麽樣的結果。”

    曹仁眼神閃爍。“子敬,此話怎講?”

    孟達嘴角微挑。“如果將軍是想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那我就建議將軍保存實力,固守方山,以待轉機,莫作無謂犧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